-
楊占平:黃風,文學道路上的闖蕩者
研究新時期以來的中國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筆者大致梳理出一條軌跡: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曾經有過一段輝煌,那個時期,一個初學寫作者,憑借一篇小說或者一首詩歌就可以一夜走紅,由此而改變人生命運;到了九十年代,下海經商成為社會主流,文學創(chuàng)作自然會失去轟動的現(xiàn)象,于是,一些作家產生了迷惘和消沉情緒;到了世紀之交節(jié)點,社會生活發(fā)生劇烈變動,各行各業(yè)都在大調整、大變革、大重組,文學創(chuàng)作也不例外,許多作家認識到了市場經濟的特性,不是所有人都能經商賺錢,在各種誘惑和挑戰(zhàn)面前堅定了寫作理想,以積極的姿態(tài)重新尋找自己的位置和價值,一大批青年作家在這個大背景下應運而生,登上文壇,改變了文學隊伍的結構,帶來一股新鮮的生氣。
2025-08-21
-
“愛終究同命運相連”——評張象短篇小說新作
張象的小說具有簡約的敘事風格、克制的情感表達及溫情悲憫的藝術基調。
2025-08-21
-
陳彥《主角》:于舞臺光影間,邂逅命運的詠嘆
在陜西文學界的一批文人里,陳彥憑借特有的創(chuàng)作風格構筑起一個鮮活的文學空間。
2025-08-21
-
崔君《有山有谷》:在明暗間構筑悲喜生活
2025年寶珀理想國文學獎的初選名單已經出爐,我一直在讀的中短篇小說集《有山有谷》也在此范圍之內,這令我感到驚喜。
2025-08-21
-
追求文獻價值與審美價值的統(tǒng)一
南香紅的《沒有結束的細菌戰(zhàn)》以1997年的一封通信為起點,通過中日美數百位人物的翔實敘述,以及對相關史料的認真爬梳整理,深入挖掘日本侵華戰(zhàn)爭中的細菌戰(zhàn)事實,以高度的真實性盡量還原事件原貌,揭露這段被長期掩蓋和遮蔽的歷史真相。
2025-08-20
-
《書霞》:意象之上的現(xiàn)實生活
書霞是礦工作家陳年喜的妻子,《書霞》是一篇從丈夫的角度書寫妻子的散文。
2025-08-20
-
《大野之歌》:昆蟲譜寫生命圓舞曲
鄭曉紅的散文《大野之歌》以細膩的筆觸生動描寫自然界的昆蟲,從昆蟲的微觀世界里發(fā)現(xiàn)宏大的生命敘事。
2025-08-20
-
巴山夜雨延綿的詩意
李商隱的《夜雨寄北》似乎對絕大多數詩人都有著某種牽引,“巴山夜雨”從一首詩演變?yōu)楠毺囟r活的文化基因,成為跨越時空的情感共鳴。
2025-08-20
-
“稷下先生”是怎樣一群人
完成《稷下先生》初稿后,作家陳歆耕去了一趟山東淄博臨淄。
2025-08-20
-
扎根鄉(xiāng)土的批評力量——評李向明《文心筆影》
李向明的《文心筆影》作為“新力量文叢”中的一部展現(xiàn)基層文藝評論的著作,以鄉(xiāng)土文學為主要評論對象,聚焦黃孝紀的“八公分系列”散文,既扎根于具體的文學現(xiàn)場,又帶著鮮明的民間立場,為當下文藝批評注入了“低處的、鏗鏘的聲音”。
2025-08-20
-
《冰裂紋筆記》:傾聽人物內心的精神回響
馬南將近年創(chuàng)作的十二個中短篇小說結集成《冰裂紋筆記》,這一書名并非取自其中某一篇作品,而是對全書主題的提煉與隱喻——以傳統(tǒng)制陶工藝中的“冰裂紋”意象,喻示人物歷經風雨的生命印痕,及其在時光沉淀下煥發(fā)的獨特美學。
2025-08-20
-
青年依舊 星辰閃耀——讀楊牧《我的非虛構檔案》
“秋夜,我們仰望星空,浩渺的天宇,一派繁榮。
2025-08-20
-
在現(xiàn)實生活的密林中創(chuàng)造新的文藝精品
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始,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進行了14年之久的抗日戰(zhàn)爭。
2025-08-20
-
魯敏:時間中的寫作者
無數時刻——接近天明時關上電腦,馬路上有灑水車開過,一路播放走了調的曲子,女兒在身后的床上,發(fā)出嬰孩的甜美呼吸;冬季還鄉(xiāng),與當年故人站在枯黃的田埂,懷念我寫過的一位鄉(xiāng)村校長,而今早消失掉的泥土操場上,似乎還回響著當時課間的發(fā)銹的打鐘聲;像泥瓦匠一樣苦苦堆砌了三個月,方塊與方塊搭成幾丈高樓,在次日的冷靜的崩潰中,用一秒鐘否定并將整個文檔刪除粉碎;時隔二十多年,與一位曾經親密而今早已擱筆的同行,談論膽固醇數據與動不動就出血的牙齦;意大利都靈書展上,通過電子翻譯器,一位頭發(fā)花白系著橘色領巾的讀者,表達對《六人晚餐》里丁成功的理解,我們討論遭遇產業(yè)迭代的失業(yè)者、階層固化與打破,米蘭與那不勒斯,上?;蚰暇h(huán)球同此涼熱;繞著玄武湖,與一位決意放棄工作用全部身心投入寫作的女孩長途散步,聽到像我當年一樣的熱烈純真與朦朧的雄心……無數時刻,混亂,微小,卻也雋永,帶著無意識的寓意或領悟,這些時刻,累積成春夏秋冬,形成時間的重量。
2025-08-19
-
血、笑、鄉(xiāng)土馬賽克——論鄭在歡
在空間與文學這個話題上,鄉(xiāng)土空間是一種絕無可能繞過的存在。
2025-08-19
-
樊迎春:清逸又深重
劉美呈的《彼此之間》有當下青年寫作者作品中難得的質樸、自然之感,小說并不做形式、內容層面的探索獵奇,“老老實實”描述了一個簡單的生活片段,但這一片段卻呈現(xiàn)了一個具有普遍性的青年問題:少小離家的城市青年/大學生到底該如何與自己的故鄉(xiāng)和來自故鄉(xiāng)的親戚相處?面對游離于自己價值體系之外卻又無法完全拋棄的關系與人,城市青年/大學生是否該有所為、能有所為?這看似無關民族國家或宏大敘事,卻真實把握了與一個群體密切相關的生活困擾,把握了一種無法言明卻真實存在的社會議題。
2025-08-19
-
《荷花淀》是如何寫出的——論孫犁從晉察冀到延安的文學轉變
內容提要 《荷花淀》的誕生及其展露的藝術特質,與孫犁1944—1945年延安之行所引發(fā)的文學空間的變化密不可分。
2025-08-19
-
高淵長篇新作《諾曼底公寓》:“見識一下船長室的夕陽”
在1924年至1949年的上海,諾曼底公寓宛如一艘大船,裝載著外僑與華人在租界的沉浮悲歡,也映照著一個時代的動蕩與交融。
2025-08-18
-
當下女性作家創(chuàng)作的多樣性
隨著時代發(fā)展的多元化,越來越多曾被忽視的社會問題進入人們的視野,作家作為時代的見證者和記錄者,深入挖掘人心和社會的隱秘角落。
2025-08-18
-
“無限近似于透明”——從《推拿》到《歡迎來到人間》
畢飛宇長篇小說《歡迎來到人間》問世后,引起頗為熱烈的反響。
2025-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