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舊書的滄桑感更能使文字的尊嚴得以呈現
新書、舊書、美麗的書、破損的書、正確的書、淘來的書、試讀本、初版書、公共圖書館、私人藏書、舊書店、書架……“我想在這本書里講一講,假如有一天離開了紙質書,我的生活將失去些什么。
-
疫期筆記|沙朗斯基:我們是自然的一部分
編者按:疫情還在世界蔓延。
-
從《馬可瓦爾多》談卡爾維諾的“荒誕”與“輕盈”
今年,卡爾維諾的《馬可瓦爾多》由譯林出版社首次推出簡體中文版。
-
“國際倉頡計劃”啟動 用中文分享世界故事 傳遞真實中國的信息
為了讓海外漢學家和漢語學習者能夠在世界范圍內傳遞最及時、最真實、最立體的中國信息,傳達真實的中國聲音,4月19日下午,北京語言大學組織海內外35個國家的專家學者和留學生共同慶祝第十一個聯合國中文日,正式啟動“國際倉頡在線——全球中文信息共享云平臺”,并在線召開“疫情下的世界漢學發(fā)展與中文傳播”國際人文論壇。
-
管窺時空門檻上的東歐文學
東歐,地理學上指德國—奧地利—意大利以東至亞歐洲際分界線的區(qū)域,即波羅的海東岸至黑海東岸一線向東達烏拉爾山脈的地區(qū);而在地緣政治上,它往往被看作二戰(zhàn)后至蘇東劇變前歐洲社會主義陣營國家的總和。
-
伊恩·弗萊明初版小說和007相關書籍,亮相美國拍賣會
盡管最新一部“007”電影《無暇赴死》改檔至今年十一月間,“邦德年”熱度猶在。
-
南橋:疫情中,作家鑿壁借光
編者按:在付出了巨大代價之后,中國的新冠肺炎疫情逐漸平靜下來,而在歐美,疫情依然在肆虐。
-
中外經典名著占據榜首
防疫抗疫期間,大家都在讀什么書?哪些書備受讀者青睞?記者從北京開卷、當當近期公布的圖書銷售排行榜中發(fā)現,經典名著依然在榜首屹立不倒,與瘟疫、流感等流行病學相關的圖書走進了大眾視野,開始被較多關注。
關鍵詞:  經典名著2020-04-19
-
智利作家塞普爾維達因感染新冠肺炎病逝,終年70歲
當地時間4月16日,在被確診感染新冠肺炎6周后,智利作家路易斯·塞普爾維達(Luis Sepúlveda)在西班牙北部的一家醫(yī)院病逝,終年70歲。
2020-04-16
-
巴西作家魯本·豐塞卡去世,享年94歲
當地時間4月15日,巴西作家魯本·豐塞卡(Ruben Fonseca)因心臟病搶救無效在里約熱內盧去世,享年94歲。
-
耗時8年修訂 《萬有引力之虹》再版
近日,后現代主義代表作家托馬斯·品欽的代表作《萬有引力之虹》精裝全譯修訂本由譯林出版社重版推出。
-
中國的古代俄羅斯語言文學巨匠左少興
我晚年所居的海淀承澤園小區(qū),是北大離退休教師的住宅區(qū)之一,它位于蔚秀園、暢春園西側。
-
當代文化視野中的“世界文學”
在全球化與逆全球化并行發(fā)展的時代,民族(或國家)文化之間的張力日益凸顯:一邊是交流越發(fā)頻繁、聯系愈加緊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得以提出和實踐;一邊是退群毀約、優(yōu)先獨大,霸權主義和民粹主義依然存在。
-
能超越東野圭吾的只有東野圭吾
《沉默的巡游》 東野圭吾 南海出版公司 《雪國之劫》 東野圭吾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20年,東野圭吾62歲了。
-
櫻花的意象、哲思與漫游
日本明治維新早期,有人提議櫻花代表落后的“封建日本”,應該以菊花來替代,櫻樹也應該加以砍伐,因為櫻花沒有經濟價值。
-
2019年意大利敘事文學:流動中的歷史與個人
《成年人的謊言生活》 2019年,意大利敘事文學領域內有一些概念在進一步加強,其一是社會大歷史和人物小故事之間的緊密結合,其二是跨文化題材在各個角度的發(fā)展。
-
阿特伍德也做流媒體節(jié)目了,向全世界推介加拿大作家
不斷蔓延的新冠疫情讓世界完全陷入了停滯,不少國家都宣布實行禁足,以遏制病毒的傳播。
-
加拿大作家用日記記錄重慶抗擊疫情生活
“加拿大一家科技初創(chuàng)公司設計了一種呼吸器……可以生產100萬個……”4月1日晚,重慶外國語學校教工宿舍內,該校外籍教師喬納·凱·伍德打開電腦,繼續(xù)寫日記。
-
外國文學與歷史上的瘟疫
弗朗茲·夏維爾·溫特哈特所繪《十日談》 資料圖片 文學作品與瘟疫之間的關系由來已久。
-
緬甸作家哥育貢:文學交流促民心相通
“我希望通過自己的文學作品,把春城昆明介紹給更多緬甸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