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名家共讀老舍,《文學響宴——老舍的城》亮相大戲看北京·第九屆老舍戲劇節(jié)
2025年8月24日,是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逝世59周年紀念日。當晚,北京音樂廳燭光輕搖、聲韻流淌,這場名為《文學響宴——老舍的城》的名家朗誦演出在此溫情回歸。總導演陳薪伊攜濮存昕、斯琴高娃、袁慧琴、李立宏、任志宏、史可、陶虹、春妮、趙普、季冠霖、大山、庭山等十余位藝術家再度集結,以聲音為舟,以文學為槳,帶領滿場觀眾駛?cè)肜仙峁P下那個既熟悉又遼遠的精神北京。
演出在北京特有的鴿哨聲中啟幕,西方古典樂與中國白話文奇妙交融,大提琴的低沉、小提琴的婉轉(zhuǎn)與鋼琴的清越,為扎根于京城土壤的文字鋪展出遼闊而深情的聲景。老舍之于北京,恰如狄更斯之于倫敦,雨果之于巴黎,他讓北京的胡同有了心跳,讓市井的百姓成為史詩的主角。
主創(chuàng)團隊選篇頗見匠心,既有經(jīng)典回響,亦見學術新探。濮存昕初讀《微神》,道盡初戀的凄美與命運的荒涼;斯琴高娃再度詮釋虎妞與祥子的洞房夜話,掙扎中透出人性的微光;大山以《四世同堂》中富善先生一角,幽默中見文化碰撞;李立宏以“舌尖”般的嗓音演繹《老舍自傳》,自嘲里藏著一個時代的悲歡。更有《有了小孩兒以后》的甜蜜煩惱、《宗月大師》的感恩禪意、《新愛彌耳》的教育之思、《抱孫》對女性命運的諷刺、《婆婆話》對婚姻本質(zhì)的洞察、《蛻》對生命困境中成長的喚醒——老舍不僅是舊北京的記錄者,更是人性與社會的銳利評析者,經(jīng)由史可、任志宏、趙普、陶虹、季冠霖、庭山的聲音,深深走進觀眾的心里。
尤其動人的,是孩子們清澈的朗讀聲與快遞小哥質(zhì)樸的演繹。小學生與藝術家共讀《可愛的北平》,童聲瑯瑯中,文脈悄然傳承;一位快遞員走上舞臺,誦讀祥子夢想擁有一輛黃包車的心聲——“他有力氣,年紀正輕……他必能自己買上一輛車,頂漂亮的車!”那一刻,文學與現(xiàn)實疊印,臺上臺下為之動容。
演出中還有一個小高潮,京劇名家袁慧琴演繹的《重整河山待后生》,發(fā)出抗戰(zhàn)的怒吼,也是文化的堅守。老舍曾說:“筆是槍,把血灑在紙上?!倍谶@一夜,筆化作了聲音,聲音化作了燭光。當全場燈光暗下,觀眾手持燭火靜靜聆聽,老舍的文字不再是鉛印的往事,而是流動的、呼吸的、可與每個人共情的當下。
這不僅是一場致敬,更是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去年歲末的首演一票難求,今夏加演,是回應熱切呼聲,更是對老舍文學生命的延續(xù)。作為大戲看北京·2025第九屆老舍戲劇節(jié)的先聲,這臺演出將散落在文集深處的文字重新擦亮,讓一個時代的觀察與嘆息,再次叩擊當代人的心靈。
本場演出還通過抖音直播矩陣實現(xiàn)全域傳播,濮存昕、斯琴高娃、任志宏、春妮等藝術家個人賬號,聯(lián)合央廣云聽、北京文藝廣播、北京日報等中央及市級媒體官方抖音號同步發(fā)起共創(chuàng)直播,打造“8.24全網(wǎng)夜讀盛典”。前央視主持人趙普更在直播中向手機前的觀眾發(fā)出邀請:“讓我們一同入席,做文學的守夜人。”這場線上線下聯(lián)動的文化事件,以三千萬粉絲線上燃燭共讀的壯觀場面,將老舍的文學世界推向更廣闊的公共空間。
大戲看北京·2025第九屆老舍戲劇節(jié)依然秉承文學精神、關注城市生活,構建文學與戲劇和城市的立體敘事,既彰顯北京作為文學、戲劇之城、文藝之都的底蘊,也體現(xiàn)老舍戲劇節(jié)的核心價值“讓戲劇流淌在城市的每一個角落”,集中開展30余部、60余場中外精品劇目演出和戲劇文化活動,通過文學性、國際性和豐富的“文旅+戲劇+消費”的活動打造最具代表性的北京金秋的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