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像時代”文學研究的變革
近年來,文學研究不再局限于文字文本這一傳統(tǒng)視域下的關注對象,豐富的圖像資料和空間藝術極大地拓展了文學研究的邊界,“圖像時代”的“文學危機”也引起了學者的關注。
2019-07-14
-
女性敘事與圖文互證
中國傳統(tǒng)文論強調詩畫一體,文學敘事常常呈現出圖文互證的特點。
2019-07-14
-
用精品力作引領風尚
◎中華文藝往往以“溫柔敦厚”和“中庸致和”的美感潤澤人的精神和靈魂,以含蓄象征之法盡情抒發(fā)天地萬物人類之大情大義,能夠將個體的情感升華為人類普遍的情感,從而將個性融入集體之中,將個體融入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主流之中,幫助個體看到人類社會發(fā)展曲折背后的希望和光明,幫助人類堅強面對生活和命運中的苦難和不幸,最終將人類情感秩序和社會歷史發(fā)展進程有效調和。
-
“西方文論中的中國問題”的多維透視
“西方文論中的中國問題”作為一個問題的提出, 主要建立在兩組二元概念 (一個是“中國/西方”, 一個是“文論/問題”) 基礎之上, 預設了“西方文論對中國問題的理解與闡釋”“西方文論對中國文論的沖擊與影響”以及“中國文論如何更好闡釋中國問題”“中國文論如何回應西方文論的巨大影響”等諸多問題, 并最終指向了“當代中國文論話語體系的建構”這一確立中國文論主體性的問題。
-
新文論體系構建與我國當代典型文藝問題
問題是時代的聲音。
-
性、性別與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觀念觀自覺
性別問題討論的第三次熱潮 很多人都會注意到,最近這些年中國社會對性別問題有一種較為普遍的關注熱情。
-
中國傳統(tǒng)倫理學的特點
中華民族究竟有沒有自己的倫理學 本文需要先討論一個問題: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發(fā)展史上,究竟有沒有自己的倫理學?長期以來流傳一種說法,大意是中國本無倫理學。
-
使用新韻是詩詞創(chuàng)作的時代要求
關于舊體詩詞該如何用韻的問題,詩詞界一直爭論不休。
-
努力以精品奉獻人民
核心閱讀 一個時代的文學要創(chuàng)新發(fā)展,離不開傳統(tǒng)文化的澆灌和滋養(yǎng)。
2019-07-05
-
在文化磨合中促進文藝發(fā)展
當今時代,全球化和媒介技術高速發(fā)展,文藝卻在某種程度上被認為處于深度“危機”之中。
2019-07-04
-
歷史化:一個虛妄的文學史方案——當代文學史的理論想象與實踐
我們一直在討論一個貌似正確, 幾乎沒有人質疑的問題。
-
修煉“詩外功夫”
習近平同志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文藝工作者要自覺堅守藝術理想,不斷提高學養(yǎng)、涵養(yǎng)、修養(yǎng),加強思想積累、知識儲備、文化修養(yǎng)、藝術訓練,努力做到‘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
2019-07-02
-
文學作品怎樣更好地走出去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闡發(fā)中國精神、展現中國風貌,讓外國民眾通過欣賞中國作家藝術家的作品來深化對中國的認識、增進對中國的了解。
-
為人民抒情 為人民壯懷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動文藝繁榮發(fā)展,最根本的是要創(chuàng)作生產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民族、偉大時代的優(yōu)秀作品。
2019-07-02
-
科技發(fā)展,助力藝術創(chuàng)新
當前,中國科技發(fā)展迅猛,令世人矚目。
2019-07-01
-
新時代堅定文化自信的豐富內涵
在新形勢下堅定文化自信,具有深廣的內涵。
2019-07-01
-
文化全球傳播需要大眾文化的成熟
從今天來看,中國在創(chuàng)造自己的文化影響力方面已經有自己的現實基礎和具體實績。
-
新時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百年邏輯
在五四運動100周年到來之際,習近平總書記先后兩次發(fā)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五四運動的歷史意義和時代價值,為新時代的青年運動、新時代加強五四運動和五四精神的研究,發(fā)揚五四精神指明了方向,提出了明確要求。
2019-07-01
-
文藝創(chuàng)作要樹立正確歷史觀
歷史題材創(chuàng)作要求創(chuàng)作者校準價值觀,葆有歷史正義,該抨擊的抨擊,該謳歌的謳歌,該同情的同情 面對歷史時,創(chuàng)作者的虛構和想象必須遵循歷史法度的規(guī)約。
關鍵詞:  歷史觀文藝創(chuàng)作2019-06-28
-
融媒體時代文學期刊應求變
融媒體時代,包括文學期刊在內的紙媒可謂進入“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