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禹風(fēng):知音難覓,鏡子難當(dāng)
寫小說是覓知音的事情,讀者常有而知音不常有,何況眼下已不是小說的時代。
2024-06-25
-
我的“水之書”
以前為家居雜志的稿約寫過《憶記曾經(jīng)臨水眺水的家》,分別記述:大學(xué)露水生涯在珠江邊的宿舍,我把“床居”命名為“淺水舍”,墻邊自書濟(jì)慈的墓志銘:“這里躺著一個人,他的名字是寫在水上的。
2024-06-24
-
《烏云之光》創(chuàng)作談:少年的光
《烏云之光》事關(guān)小鎮(zhèn)少年、事關(guān)武俠記憶,甚至可以說,這就是一篇武俠小說。
2024-06-20
-
董夏青青:經(jīng)過一次很沒底氣的訓(xùn)練再度去往下一篇小說的發(fā)生地
寫下這篇創(chuàng)作談的時候,我正在西南邊陲某地。
2024-06-20
-
沈念:故鄉(xiāng)是一種遼闊的心情
一天清晨,父親醒來時老淚涕泗。
2024-06-20
-
寫詩讓我與自己劈面相逢
有人說,詩人與寫作的緣分,往往在童年就注定了。
2024-06-19
-
肖克凡:我又寫工人了
前幾天跟個相熟的朋友聊天,說起個人經(jīng)歷的往事,我發(fā)現(xiàn)對方規(guī)避某些不悅的時光,說該忘記的都要忘記,凡是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吧。
2024-06-17
-
葉舟創(chuàng)作談:39碼
我的腳較小,只有39碼。
2024-06-17
-
凸凹:溫暖的書寫
汪曾祺先生的小說,是我的枕邊書,每日耽讀與揣摩,從無中輟。
2024-06-16
-
劉晨宇:“俠”之夢及其回響
武俠小說是中國“俠文化”的重要載體之一,而究竟何為“俠”?司馬遷在《游俠列傳》中稱:“其行雖不軌于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困厄。
2024-06-16
-
以女性視角撬動固有的詩歌史觀
“女子因為沒有歷史,所以對于本身不能認(rèn)識。
2024-06-14
-
苑楠:寫下不斷變換的生命姿態(tài)
寫作《逃亡》的過程對我而言,是對生命姿態(tài)的一次反思,也是一次對心靈的治愈。
2024-06-13
-
《度假周》:以敏銳的觸角小心觸及人體冬眠、克隆技術(shù)的未知和挑戰(zhàn)
《度假周》這個作品講的是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的故事。
2024-06-13
-
苑楠:寫下不斷變換的生命姿態(tài)
寫作《逃亡》的過程對我而言,是對生命姿態(tài)的一次反思,也是一次對心靈的治愈。
2024-06-12
-
李云雷:每個人都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后街的鴿子》主要寫一個孩子和老人之間曲折而微妙的關(guān)系,以及改革開放初期冰雪消融生機(jī)盎然的時代氣息。
2024-06-12
-
水 鬼:出神的時刻
寫《古典夜生活》時,我的想法就是寫一組以古人夜生活為題材的小說,正如我之前別的小說,比如以食材為題材寫的一組小說。
2024-06-12
-
李知展:文學(xué)或?qū)懽鳎且粓鼍襁€鄉(xiāng)
李知展長篇小說《芥之微》 河南文藝出版社2024年7月出版 1 如順利出版的話,這是我的第6本書。
2024-06-12
-
作家該寫什么樣的鄉(xiāng)村?
我一直在考慮,作家對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的認(rèn)識和理解,到底還有沒有提高的空間。
2024-06-12
-
郭文斌:長成弘揚(yáng)傳統(tǒng)文化的大樹
如果說《中國之美》是一棵樹,那么它是在激勵中長成的。
2024-06-11
-
董夏青青:愛的代價
前段時間上網(wǎng)看到一段對談,受訪者是我母親那個年代很受歡迎的偶像——費(fèi)翔。
202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