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記》中的中草藥
《徐霞客游記》中記錄了不少動植物的名稱,其中有關中草藥的知識,也值得今天的讀者矚目。
《粵西游日記一》崇禎十年(1637)五月初二日記有“種圃灌園者而聚廬焉”一句,其后小字注:“種金系草,為吃煙藥者?!惫P者所見注家皆未出注,先出的白話本譯為:“種植金系草,是吃煙人的藥?!焙蟪稣咦g為:“種金系草,是吃煙人的藥。”兩者大同小異。所謂“金系草”,并不見于諸多藥典,當即“金絲草”之形訛,“系”“絲”,顯然因字形相近而致誤。
所謂“金絲草”,或稱落蘇、黃毛草、筆子草、貓尾草等,不一而足。它屬于多年生草本植物,葉條狀披針形,花乳白色,莖直立,叢生。全草入藥,有清熱、解毒、利尿等功用。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一三《草二·金絲草》有云:“氣味:苦寒無毒。主治:吐血、咳血、衄血、下血、血崩、瘴氣,解諸藥毒,療癰疽疔腫惡瘡,涼血散熱。”至于所謂“煙藥”,更與“吃煙”毫無關聯(lián),乃是古代一種傳統(tǒng)的炮制中藥制劑法,即將藥物置于燒紅的鐵片上,通過瓷碗吸附其飛散的藥粉,冷卻后收集。據說,此過程需重復五次以增強藥效。煙藥主要用于治療瘰疬、五痔、癭瘤瘡根惡腫等疾病,其主要成分包括石黃、空青、桂心和干姜等,上述“金絲草”當是所制煙藥的主要成分之一。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一三《草二·金絲草》后錄“附方”,有治療“婦人血崩”“癰疽疔腫”“天蛇頭毒”等疾病者,皆以“金絲草”為方劑之首味藥選,其功用可一目了然。
《粵西游日記二》崇禎十年(1637)六月十六日記:“另覓益元散,并藥劑令顧仆傳致之,諭以醫(yī)意,先服益元,隨煎劑以服?!彼^“益元散”,就屬于中醫(yī)傳統(tǒng)經典方劑之一,源自《黃帝素問宣明論方》,其方即以滑石、甘草、朱砂等配伍而成,具有清暑利濕、益氣養(yǎng)陰的功效,適用于暑熱傷津、體倦口渴、小便短赤等癥。在“萬里遐征”的廣西之行中,霞客為方外之友靜聞和尚治病,煞費心機,為之求醫(yī)問藥乃至尋求民間偏方,堪稱不遺余力。
《粵西游日記二》崇禎十年(1637)六月二十八日記:“此中豬腰子、山豆根俱出羅城?!逼咴率呷沼浻衷疲骸凹榷鴱蛷哪祥T入抵北門,市土藥于朱醫(yī)士,得山豆根、豬腰子、天竺黃、水蘿葡、兔金藤諸藥各少許。”《游記》前后兩次提及“豬腰子”,并且與山豆根、水蘿葡等草藥相提并論,一望可知就是一種植物類草藥,而絕非豬的腎臟?!睹饕唤y(tǒng)志》卷八三《廣西布政司·柳州府·土產》著錄:“豬腰子,木生子,形如豬腎,能解毒藥?!泵骼顣r珍《本草綱目》卷三五《木二·豬腰子》著錄:“時珍曰:豬腰子,生柳州,蔓生結莢,內子大若豬之內腎,狀酷似之。長三四寸,色紫而肉堅。彼人以充土宜,饋送中土?!睋f,研細酒服一二錢并涂之,可治一切瘡毒。《徐霞客游記》的百科全書性質于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