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君《有山有谷》:在明暗間構筑悲喜生活
2025年寶珀理想國文學獎的初選名單已經(jīng)出爐,我一直在讀的中短篇小說集《有山有谷》也在此范圍之內(nèi),這令我感到驚喜。
關于這本書,我覺得最大的亮點在于:作者崔君選擇用一種輕描淡寫的敘述方式,去書寫那些生活中較為缺憾甚至可以稱為“苦難”的地方。我和很多人一樣討厭謳歌苦難,不管你書寫與否,苦難就在那里,值得被關注,但很多“苦難敘事”卻逃不出一些已成為“套路”般的敘述方式:比如書寫理想與現(xiàn)實之間的鴻溝,書寫某些人的生活逐漸晦暗卻又無能為力的過程,等等。我總認為這樣的表現(xiàn)手法有些過于單一。
但《有山有谷》不太一樣,在敘述缺憾事件時,作者選擇用一種治愈、圓滿的方式去寫。奇怪的是,“缺憾”與“圓滿”,這兩種元素本該矛盾、互相排斥,作者卻將其處理得很好。
比如小說集中的第一篇小說《海岸》,里面“豬”的生存狀態(tài)和所承載的隱喻,正與主人公一地雞毛的人生互為映照。生了大病的媽媽、逃跑的豬、在家庭中缺位的父親……這些都是主人公灰色人生的一角,然而,作者最后以一種看似光明的描寫進行收尾?!柏i回來的那天晚上,我被歡喜沖昏了頭腦”“房間仿佛長滿溫柔的荒草”,這些語句無不在敘述的“外殼”上展示出結局的圓滿??墒牵@些事真的有那么美好嗎?我認為,這篇小說真正的情感底層邏輯為:因為經(jīng)歷的遺憾太多了,哪怕最后只是收獲了一點本就該屬于自己的東西,主人公都覺得特別美好。這是一種苦中作樂,也是作者運用的黑色幽默寫作手法,她想要反襯的恰恰正是那些遺憾給主人公帶來的心理陰影和創(chuàng)傷體驗,是一種更加振聾發(fā)聵的灰色人生。
我非常欣賞作者的這種表現(xiàn)手法,她將苦瓜般的人生包裹在了散發(fā)著香甜氣味的彩色糖衣里,喂給讀者,令人感到哀而不傷,既有傳統(tǒng)文學“敘事克制”的特征,也是海明威冰山理論的實踐——讓讀者只看見浮在表面的八分之一事件和情緒,卻能夠通過想象和品味,將其他八分之七未寫盡的部分展現(xiàn)出來。這是成熟小說家的寫作功力。
另外,崔君對于閑筆與日常的描寫也十分考究。在小說寫作中,為了使敘事節(jié)奏張弛有度,不少作家會在作品中加入類似描寫,但有些描寫卻令人讀之無味,感覺除了“填充架構”之外,沒有任何的作用和亮點。《有山有谷》的日常描寫則匠心獨運,看似與主線情節(jié)關聯(lián)不大,但在襯托心情、描摹環(huán)境、為事件做鋪墊等諸多方面,都發(fā)揮了更多的作用。如何將閑筆寫得有意義、有味道,作者在這本書中給出了很好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