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日韩高清在线观看,四虎在线观看免费永久,欧美日韩高清不卡免费观看,草草福利视频,天堂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從未遠去的“平原槍聲”
來源:河北日報 | 史曉多  2025年08月18日14:02

夏風(fēng),從平原上涌起,掠過無垠的青紗帳,晨曦里的肖張鎮(zhèn)從酣睡中醒來。

合上《平原槍聲》最后一頁,初聽現(xiàn)實中肖張鎮(zhèn)這個地名,心頭不禁一震:莫不是小說中的肖家鎮(zhèn)?

“正是!”肖張鎮(zhèn)宣傳委員鄭鵬解答了記者的疑惑,“作家李曉明、韓安慶筆下的肖家鎮(zhèn),正是我們的肖張鎮(zhèn)。吉祥鎮(zhèn)、清洋江、西河店等書里許多地名也都可以找到?!?/p>

智勇雙全的馬英、忠厚老練的車把式老孟、潛伏敵營的鄭敬之,說起書中的英雄,當(dāng)?shù)厝朔路鹪谡務(wù)撌煜さ呐笥?。還有那些驚心動魄的故事,三打肖家鎮(zhèn)、云秀舍命送馬英脫險清洋江畔……好多人物、好多情節(jié),現(xiàn)實中都有原型出處,人們說起來滔滔不絕。

八十余載時光流轉(zhuǎn),小說中英雄們的音容笑貌,仿佛穿越時光,依然牽動著鄉(xiāng)親們的心弦。

C:\Users\wz-czy\Desktop\20250818_135950_000.jpg

小說《平原槍聲》封面。河北日報記者史曉多攝

長夜如磐,槍聲響徹平原

灰墻頂著紅瓦,大街小巷整齊敞亮。走進李曉明的故鄉(xiāng)——衡水市棗強縣肖張鎮(zhèn)程楊村,家家戶戶的墻頭,絲瓜藤蔓自由攀爬,嫩黃的小花在陽光下格外顯眼,平原深處的寧靜氣息撲面而來。

李曉明弟弟李慎吉今年已85歲高齡。聽說記者從石家莊趕來,這位身形瘦削、精神矍鑠的老人,利索地開著汽車趕到村委會大院。一見面,便為記者講述兄長李曉明那段傳奇的抗戰(zhàn)往事。

李曉明擔(dān)任游擊隊領(lǐng)導(dǎo)時,李慎吉年紀(jì)還小。但他清楚地記得,平原上獨有的寧靜,就是從那時起被徹底打破了。

“那時候啊,四處躲避是常有的事兒,每天都可能傳來不幸的消息,誰也不知道明天會是什么樣?!被貞涍@些往事時,李老表情肅穆:“大伙兒心里就剩一個念頭:與其等死,不如跟日本人拼了!”

真實的戰(zhàn)場,比李老的回憶更為殘酷。

抗戰(zhàn)時期的棗強,鬼子的炮樓、據(jù)點,像毒瘡一樣扎在平原上,有三十多處。駭人的“王均慘案”,日軍一次殘害了三百多條性命!

血,染紅了這片土地。

經(jīng)歷過那段歲月的老人都說,平原上的槍聲,幾乎就沒斷過。要是哪天突然安靜了,那是日本鬼子在憋著勁兒,醞釀更為兇殘的殺戮。

作為親歷了抗戰(zhàn)的人,李曉明怎能忘記這些?平原上日日夜夜響起的槍聲,依然清晰地回響在耳畔。

在小說中,馬英藏在房東夾皮墻里,躲過敵人搜查那一章,實際說的就是李曉明自己的一次遇險經(jīng)過。

“這是我多次遇險中最危險的一次?!崩顣悦魃霸貞?。

當(dāng)時,李曉明和戰(zhàn)友赫光住在大姑家。不知誰告的密,棗強縣城里的鬼子直奔他們的住處??傻竭_后,鬼子很快就出來了,那屋里并沒有人。他們藏哪兒了呢?

“咱們修個隱藏的地方吧!多流汗,少流血。”原來,頭天下午,李曉明和赫光建了個夾皮墻,二尺寬,剛好能藏身。

每當(dāng)想起這些,李曉明心潮起伏,夜不能寐,下決心把那難忘的戰(zhàn)斗歲月寫出來。幾度寒暑,數(shù)易其稿。小說《平原槍聲》里,那些與他并肩戰(zhàn)斗的戰(zhàn)友“活”了過來——劉英成了馬英,王小寬成了王二虎,鄭潤之成了鄭敬之……

C:\Users\wz-czy\Desktop\20250818_135950_001.jpg

抗戰(zhàn)時期的李曉明。肖張鎮(zhèn)政府供圖

“我爺爺張永言,就是小說里那位大家敬愛的‘老孟’?!痹趧⒓壹埛看逶h支部書記張書明引領(lǐng)下,穿過一片玉米地,革命先烈張永言墓碑靜靜矗立。

“當(dāng)年為爺爺遷墳時發(fā)現(xiàn),爺爺兩側(cè)肋骨全被日本鬼子砍斷了。那些侵略者,太殘忍了!”張書明老人回憶起一個令人心痛的細節(jié)。

一身粗布衣服,威風(fēng)凜凜,左肩挎著大刀,右肩斜挎著七星子手槍??箲?zhàn)時期,張永言的名字在當(dāng)?shù)厝缋棕灦?。遺憾的是,張永言與親密戰(zhàn)友李曉明前往唐林參加會議,途中遭遇日寇伏擊,壯烈犧牲于王均。那份生死與共的戰(zhàn)友情誼,深深觸動了李曉明。后來在創(chuàng)作中,李曉明將張永言這位英勇無畏的戰(zhàn)友,寫成小說中的老孟。

墓碑不遠處,索瀘河水緩緩流淌,四周的果園里,花草芬芳混合著水果的甜香,共同見證著當(dāng)下的平靜與美好。

碧波青紗,守護山河人家

夜,緊張的夜,繁忙的夜,一個注定烙印在人們記憶深處的元旦之夜。

書中第五章《元旦的風(fēng)暴》里,縣大隊政委杜平號召鄉(xiāng)親們向二十里外的清洋江兩岸轉(zhuǎn)移,去開辟新的抗日堡壘:“縣委的決議,有槍的跟著隊伍,沒有槍的留下隱蔽,現(xiàn)在立即動身,撤到清洋江東岸邊……今天走,正是為了明天回來……”

故土難舍。來不及撤離的鄉(xiāng)親們,瞬間被淹沒在日寇機槍瘋狂掃射中,年輕的生命成排倒下;大街小巷,桌椅門板被點燃,化作熊熊火堆……

鬼子的狂笑、受害者的慘叫,在焦灼的空氣中此起彼伏。那直躥天空的火舌,十幾里外的漆黑平原上看得分明。夜已深沉,清洋江畔,成功轉(zhuǎn)移的人們卻無法入眠。

腳下,清洋江水嗚咽著。它沖刷著河岸,但永遠也沖不散人們心中的仇恨。

從最初的避敵鋒芒撤至清洋江,到夜走清洋江赴冀南軍區(qū)取槍;從“鐵壁合圍”中戰(zhàn)士們借江水脫身,到游擊隊依憑清洋江神出鬼沒打擊日寇……

《平原槍聲》的字里行間,清洋江無處不在。而在險惡環(huán)境中,人們心中始終有一個信念:只要沿著清洋江奔流的方向前行,就不會迷失方向,一定能找到庇護與力量。

這條承載著無數(shù)紅色故事的清洋江,其原型正是滋養(yǎng)棗強的母親河——清涼江。李曉明懷揣著對家鄉(xiāng)這條河流的眷戀與感恩,將它的名字融入了小說之中。

如今的清涼江,依舊在平原上流淌,卻早已換了一番模樣。漫步清涼江岸,江水緩緩流淌,偶有水鳥掠過水面,驚起細碎波光。

棗強人對這條流經(jīng)轄區(qū)的清涼江,終究是懷著深情的,他們清淤疏浚,讓江水重歸澄澈;他們植綠護岸,讓兩岸煥發(fā)生機。

從烽火連天的歲月,到安寧祥和的今天,清涼江用她的臂彎守護著沿岸的村莊和人民。

仉毛莊村村民仉德剛從小在江邊長大?!镀皆瓨屄暋防锏哪切┯⑿酃适?,也是伴著江風(fēng)灌進耳朵里的。

作為村里種糧大戶,仉德剛是清涼江變遷的親歷者??h里實施水系連通工程后,鋪設(shè)了直達田頭的管道,莊稼“喝”上了清涼江水。

像仉德剛一樣的沿江村民成了最直接的受益者。如今種糧,每畝地灌溉成本能省下上百元。這江水,真正流進了鄉(xiāng)親們的錢袋子和心坎里。

水脈通了,幸福穩(wěn)了,生態(tài)美了。

離仉毛莊不遠的北張莊村,李子、月季在各處園子里生長,老人們坐在長椅上,含笑看著孩童在草地上追逐嬉鬧。村莊之外,連綿起伏的高粱和玉米,在風(fēng)中翻涌起綠色的波濤。

“看咱村這五千多畝高粱玉米地,當(dāng)年打鬼子,能守住青紗帳,就是勝利!”在小說中吉祥鎮(zhèn)的重要原型地南吉利村,村黨支部書記趙獻恩站在千畝玉米高粱地前,話語里充滿了對先輩的敬意。

幾場酣暢的夏雨過后,碧綠萬頃的玉米高粱吸飽了水分,枝葉舒展。

烽煙遠去,播撒信仰火種

C:\Users\wz-czy\Desktop\20250818_135950_002.jpg

近日拍攝的“平原槍聲”棗強抗日戰(zhàn)爭印記館外景。肖張鎮(zhèn)政府供圖

從肖張鎮(zhèn)政府向東行不到一公里,一座醒目的兩層建筑進入視野,這里便是“平原槍聲”棗強抗日戰(zhàn)爭印記館。

步入印記館的長廊,展柜里是抗日軍民當(dāng)年用過的槍、大刀、紅纓槍。一旁,還有支前用的小推車,木質(zhì)紋理仿佛浸染著當(dāng)年的汗水。

文物,沉默不語,卻穿透歲月,將抗日烽火中那些“超燃”瞬間,一幕幕推到眼前。

抬頭看,墻上是一組英雄照片。其中一張,是劉英?;业装鬃值慕榻B簡潔有力:“劉英,1925年生于河北藁城,1938年參加八路軍,1940年入黨,1944年榮膺戰(zhàn)斗英雄?!?/p>

“劉英,正是《平原槍聲》里馬英的重要原型之一。他足智多謀,神出鬼沒,曾喬裝打扮端掉敵人炮樓,巧妙設(shè)伏擒拿叛徒……”年輕講解員馬恒璇的聲音清晰而富有感染力。

作家李曉明和韓安慶筆下的馬英,正是把劉英等諸多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跡糅合在一起,使馬英的形象更為高大。

“紅色故事不同于英雄傳奇,要講事實?!别^內(nèi)每張布滿歲月痕跡的老照片背后,都藏著馬恒璇被游客“考問”的記憶。

“到底是三打肖家鎮(zhèn)還是七打肖家鎮(zhèn)?”“書中舌戰(zhàn)紅槍會、鄭敬之智斗群魔這些精彩情節(jié),都能找到真實的歷史對應(yīng)嗎?”面對這些五花八門的“考題”,查證史料、拓展學(xué)習(xí),成了馬恒璇工作的日常。

“講劉英等英烈故事,很多觀眾聽著聽著,眼睛就濕潤了,我也很動容。大家通過我的講解,記住一段歷史,從中汲取力量,我所有的付出都值得?!瘪R恒璇說。

紅色精神的傳承并未停留在馬恒璇的講解中。

在肖張鎮(zhèn)中心小學(xué),孩子們正用各種方式參與紅色精神傳承——他們拿起筆,將學(xué)到的英烈故事和心中的崇敬之情,化作一幅幅色彩鮮明、充滿童真的海報;他們變成小戰(zhàn)士、小交通員,通過自編自演的情景劇,重現(xiàn)當(dāng)年“巧送情報”“鋤奸”等驚險片段。

循著紅色文化傳承之路,來到衡水市首家紅色文化書屋。書架上,各種版本的《平原槍聲》及連環(huán)畫靜靜陳列。年過六旬的衡水市紅色文化傳承研究會黨支部書記扈文立,是這里的守護者與講述者。

C:\Users\wz-czy\Desktop\20250818_135950_003.jpg

小說《平原槍聲》改編的連環(huán)畫。河北日報記者史曉多攝

“《平原槍聲》第一次面世,是刊發(fā)在巴金、靳以主編的《收獲》雜志上?!膘栉牧⒅赶颉镀皆瓨屄暋匪诘哪琼摗^是手寫的繁體字,紙張雖微微泛黃,但字里行間的革命故事早已傳遍世界。

“熱愛家鄉(xiāng),喜歡《平原槍聲》,我走到哪里,看到相關(guān)書籍、報紙、連環(huán)畫,都要收集起來。往后啊,無論走到何處,我都要把《平原槍聲》里的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膘栉牧t色文化的這份執(zhí)著,是守護,更是傳承。

走出書屋,車行廣闊平原,大地如新?!镀皆瓨屄暋分忻枥L的碉堡、深溝、地道,早已消失在歷史煙塵里。取而代之的是廣袤田野上翻涌的綠色波浪,是瓜果飄香大棚里洋溢的富足與希望……這片曾被戰(zhàn)火灼燒的土地,如今在勤勞與和平的滋養(yǎng)下,生機盎然。

平原槍聲從未遠去,英雄精神永留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