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也在記錄生活中的“小確幸”
近日,莫言與王振共創(chuàng)的隨筆集《放寬心,吃茶去》首發(fā),在直播間里,莫言、王振和主持人楊瀾一起,暢談了這部從真實生活中來的隨筆集創(chuàng)作背后的點點滴滴。
《放寬心,吃茶去》全書分為五章,是莫言首部記錄生活小確幸的隨筆集,這本書集散文、詩歌、書法、攝影于一體,從中可以看到一個在努力擁抱生活、隨時分享哲思的有趣的莫言。
書影
發(fā)現(xiàn)日常、思考日常
山川湖海、市井煙火在《放寬心、吃茶去》中定格。
在山東,莫言在膠州的土地上學習用拖拉機割玉米,酣暢,但汗珠不再砸在鐮刀上。面對機械化勞作的效率莫言感嘆:彎著腰的痛苦,只有彎過腰的人才知道,而直起腰來的幸福,也只有彎過腰的人能體會。
在湖南,江水悠悠,暮云飄動。莫言游鳳凰古城,賞沱江晚景,寫下:在鳳凰的石橋上,看沱江里的暮云,滿頭銀飾的少女鑲嵌在云里,夢里,人與橋動蕩不安,還有什么不能釋懷。
在英國,莫言參觀了狄更斯故居并手書狄更斯名言:人要像牡蠣一樣,神秘、自給自足而且孤獨。原來孤獨是如此具體的存在,是人們胸腔里緩慢開合的貝殼;
在肯尼亞,馬賽馬拉的土揚起熱風,金錢豹的斑紋在草叢間忽隱忽現(xiàn)。莫言荒原逐獸,追記:君子思豹變,莫忘初始心。路在常理外,舉火苦追尋。豹子成長過程中,要經(jīng)歷皮毛從斑駁到光亮的磨礪,真正的蛻變,從來都在常理之外的荊棘路上。
在希臘,莫言記下阿波羅神廟前的石壁上古希臘先哲們留給后人的三句箴言:一,認識你自己;二,凡事勿過度;三,承諾會帶來痛苦。這三句箴言,靜靜凝視著世間的風云變幻,向每一位前來瞻仰的后人傳遞生活的智慧。
相比于宏大記敘,《放寬心,吃茶去》更關(guān)注小事中的體悟和感動。
莫言再登岳陽樓時,回憶起十年前初登此樓,一老者與莫言打招呼,不慎失足磕到門齒,又有稚童十數(shù)人邀他簽名合影。如今憑欄遠眺,莫言發(fā)出感嘆:想那老者門齒已補,孩子們也都考上大學了吧!門齒的脫落是意外的,孩子們的熱情是鮮活的。這些細節(jié)像生活本身一樣“未經(jīng)修飾”,讓十年前的回憶有了真實的質(zhì)感。
“好日子”不是一個遙遠的、完美的結(jié)果,岳陽樓前對過往小事的惦念,是莫言最樸素的生活瞬間。
莫言與王振
一場關(guān)于“放寬心”的對話
直播中,楊瀾與莫言、王振的對話圍繞書中的主題——“放寬心”展開。
《放寬心,吃茶去》的書名,源自莫言因柏林禪寺未開、只能在門外遙觀時創(chuàng)作的詩句“放寬心境吃茶去,大義微言夢里尋”。莫言沒有執(zhí)著于入寺的結(jié)果,而是將寺外所見所感轉(zhuǎn)化為創(chuàng)作靈感。當莫言在頤和園刻意拍月未得滿意作品時,他也寫下“釣來東海一輪月,照我蹣跚夜路行”,不困于沒拍到好照片的遺憾,轉(zhuǎn)而捕捉過程中偶然涌現(xiàn)的詩意。
莫言在現(xiàn)場分享道,這兩個故事共同表現(xiàn)了“放寬心”的本質(zhì):主動接納世界的不確定性,與生活和解,讓過程本身成為滋養(yǎng)生命的力量。莫言說:“就像獵人打獵,不一定每天都有收獲,但過程本身就有意義。”
楊瀾以普通人的困境提問:“今天份子錢都沒掙夠怎么放寬心?”直指“放寬心”在現(xiàn)實壓力下的奢侈感。
莫言回答:“你沒放寬心也是掙不夠,事情已經(jīng)發(fā)生,緊張焦慮都于事無補。不如放寬心,喝杯茶,冷靜下來想辦法再繞一條路”。他認為,“放寬心”不是逃避,而是一種接受不如意、調(diào)整心態(tài)的能力。生活中的困頓與遺憾不會因抗拒而消失,與其在情緒內(nèi)耗中放大痛苦,不如先承認此刻的狀態(tài)。“喝杯茶”的片刻停頓,實則是為繞一條路積蓄心力。
分享會中,談及讓莫言感到最親切的古代文人時,莫言說最想在夢中相見的是李白?!袄畎谉o邊無沿蓬勃的想象力,放浪不羈的精神狀態(tài),瀟灑的人生態(tài)度,這都是令歷代文人向往的?!?/p>
“如果真的像他當時想象的那樣出入宮廷、高官厚祿,恐怕也沒有后來那么多充滿浪漫主義的想象的詩篇了?!痹谀匝壑校畎椎姆爬瞬涣b正是一種“寬心”,他在逆境中舒展自我的力量,面對命運無常依然保有對世界的熱愛與創(chuàng)造力,傳達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暮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