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是愛情的秘密,也是小說的秘密
初讀陳武小說集《偶遇》有些訝異,他應該對古典小說、傳統(tǒng)戲曲理解頗深,其小說有三言、二拍、李漁戲劇的影子。一方面他善于以道具、巧合結撰故事:《巧克力》中葛大華用一塊巧克力救了一位犯低血糖的姑娘,后來發(fā)現(xiàn)這姑娘居然是他老板的女兒,兩人最終喜結良緣;《菜園》中的馬株,長相酷似葛大智已故多年的女友朱株,葛大智第一次見她時牙疼,碰巧馬株就是一名牙醫(yī),而兩人也以看牙為由頭走到了一起;《滑板》中,牽著德牧的女孩蘇辛辛踩著滑板撞倒了孫夜,兩人因此邂逅。之后的一個雨夜,德牧把孫夜領到低血糖昏迷的蘇辛辛身邊,孫夜救了蘇辛辛,一段情緣因此埋下伏筆。陳武說:“偶遇,是小說的秘密,也是小說家的秘密?!痹谶@些故事里,偶遇其實是巧遇,并總有一件道具比如巧克力、滑板貫穿其中,推進情節(jié),讓我想到《喻世明言》里《蔣興哥重會珍珠衫》中的珍珠衫。
另一方面陳武的愛情故事往往有一個大團圓的喜劇結局。一部《偶遇》,13個故事,除了《小段》《漏水》之外,其余幾乎所有小說都是有情人終成眷屬的美好結局。這固然也是承中國古典小說、戲劇的余緒,也反映出作者是一個溫暖、有愛的人。
陳武只寫他最愛、最熟悉的城市。這部小說集中,除了北京,就只出現(xiàn)過一座城市,是他的家鄉(xiāng)連云港。寫北京,陳武寫得歷歷可感:比如“那個叫朱頭的中年人,在金臺路站轉地鐵十四號線了……葛大華也轉十四號線。他要到北京南站乘高鐵。但是,葛大華沒去北京南站,他在蒲黃榆站隨著朱頭也下車了。”(《巧克力》)“沿著常蕙路穿過三個街口后,再穿過常營北路,就是他居住的疊泉鄉(xiāng)村別墅了。這個別墅區(qū),除了正門是常營北路外,整個都被郊野公園所包圍?!保ā痘濉罚└槐卣f整部書中多次出現(xiàn)的像素小區(qū),正是作者在北京的寓所所在。這些北京地名,這些標著時間刻度的交通軌跡,讓讀者清楚地看到,作者在創(chuàng)作這些小說的時候,腦子里是有一張北京地圖在的。
陳武讓他的人物和故事活動在他所熟悉的北京的各個區(qū)域,這也讓這些人物和故事如此真實鮮活,也帶著如此濃厚的生活氣息。想到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詩人德里克·沃爾科特的一句話:作為一個誠實的詩人,方圓二十英里就是他的寫作的界限。誠實的小說家也是如此,而陳武無疑是誠實的。
當下的文學作品中,景物描寫已經(jīng)比較稀缺了,但在陳武的筆下常??梢钥吹?。有時只是淡淡幾筆白描,卻反映出作者的文學旨趣,以及他對自然、對北京這座城市濃厚的興趣和全方位的悉心觀察。
《偶遇》是八卷本“北京追夢故事·陳武文集”中的一冊,如果僅僅只有愛情,“北京追夢故事”似乎該改名為“北京愛情故事”,然而陳武的小說要更豐富也更生動。在這部集子里,作者寫北漂者的衣食住行,寫熱氣騰騰的生活。13篇小說的主要人物每個人都有一個現(xiàn)實中的身份,比如大學生、研究生、建筑工地臨時工、小型圖書公司老板……每個人都在俗世中過著具體的生活,是現(xiàn)實世界的社會人、經(jīng)濟人,而不是提線木偶、扁平化人物。陳武熟悉那些從事文化工作的北漂者,他寫起他們,完全不隔,能夠讓他們貼地行走。這讓小說集《偶遇》里的愛情故事,有的故事雖然散發(fā)著一股“甜寵”氣息,但卻不同于一般通俗的愛情故事。由此可見,作者其實是通過寫北京愛情,來寫北京世情,寫充滿人間煙火氣的北京生活。
陳武心系當下現(xiàn)實,關心人的生存冷暖,比如他寫人們生活的突變。《菜園》中馬株的牙科診所被迫停業(yè),她只好承包一片菜園,帶著孩子種菜以消磨時日;《滑板》中的孫夜本來是三里屯酒吧的駐唱歌手、原創(chuàng)音樂人,酒吧一條街整個停業(yè)后,他找到一份在音樂教室教孩子們唱歌、彈吉他的工作,繼續(xù)追著音樂夢……北漂的生活是不易的,陳武筆下的人物都是北京這座巨大城市中的一個個平凡人,所有人都勤懇地追夢,充滿韌性地努力堅持著。那蓬蓬勃勃的生命力,讓人不斷受到鼓舞。
在陳武眼中,北京這座城無疑是魅力無限的,是值得奔赴的,不然難以解釋他筆下的人物要么在北京,要么就在回北京的路上。而在作者筆下的北漂人物群像中,《偶遇》的男主董二豆以其“以出世的方式入世”的生活方式,成為一個獨特的存在。在他身上,或許承載著作者對北漂生活的反思,寄托著作者的北漂生活理想和追夢觀:無休止的、不問來由的“卷”和“拼”是不必要的,最重要的其實是找到自己最熱愛的事、最適合的生活方式,以此得到精神的自由和滿足,實現(xiàn)“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畢竟,北京追夢人所追的夢,不該只有發(fā)財一種樣子。
以北京愛情寫北京追夢故事,把北漂的艱辛與沉重,融于年輕一代的相遇相戀中,他寫出了一個個溫馨輕靈的愛情故事。從愛情這個側面入手,他將筆觸深入到生活的褶皺里,寫普通人的飲食男女、悲歡離合、失意與夢想,反映北京追夢人的生存境遇和精神面貌。作者對“北京追夢人”這個群體深深共情、體貼入微,在娓娓道來的敘述中,折射著他的溫情、愛與慈悲。
人生實苦,追夢不易。作者用自己的寫作特權,賦予筆下的人物比較美滿的愛情。你以為他要寫一部北京愛情圖鑒?不,其實他寫的是一部北京追夢生活圖鑒。
(作者系作家、書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