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憶《兒女風云錄》:風起壯圖,云開天地
我們不妨將《兒女風云錄》視作是王安憶以文字繪就的一幅“巨作”。畫面廣闊,欣賞距離卻近在咫尺,視線剛進入畫面,給人感覺紛亂且抽象,似有一條綢帶般色彩斑斕的引線,牽引著讀者的目光走進她的畫作之中。所呈現出來的畫作里,色彩的明暗、圖形的交織,真要理出頭緒來,頗費一番功夫。
這幅“畫作”背景紛亂嘈雜,但又恰到好處地展現出了那個時代的特色。那個時代就是現實的生活,以酸甜苦辣咸作為文章的底色。仔細研讀,便能感受到作家的別出心裁,她以意象和駁雜書寫了那個百廢待興的時代。
舞廳的神秘莫測,工地的喧囂嘈雜,夜市的熙攘紛亂,街巷的熱鬧喧嘩,盡是那個時代、那座城市的倉皇之態(tài),細碎且綿密。那些嘈嘈切切無孔不入,那些紛繁畫面撲面而來。給讀者的感官沖擊是破敗、灰暗,到處彌漫著嗆人的煙霧與灰塵。小說就此拉開了帷幕。
當然,還有作家的獨特的敘述方式,表面看似波瀾不驚、不動聲色,實則靜水流深、暗涌波瀾,這也成了文本的一抹底色。
在這幅畫卷中,讀者目睹了“幾個人”的一生。熱尼亞、小瑟、瑟、郁金香芳芳、老爺叔、鉆石王老五、老法師。
這是作家的有意安排,也是小說的匠心獨運之處,更是生命在每一個階段所呈現的色彩。小說中人物的名字便是人物命運的寫照。
瑟原本是富家子弟,幼時因長得像俄國人而被稱為熱尼亞,曾享受過優(yōu)越的生活,然而家道中落使他不得不直面生活的殘酷。他北上求學,卻未能在學業(yè)上有所建樹;中年時妻離子散,于舞廳中謀求生計,后來輾轉至美國,又回到上海。在小說中,瑟的不同名字對應著他不同的時期、不同的狀態(tài),極度契合他的成長與變遷。我們能從他不同時期的名字里,洞察到他苦難的經歷、堅韌的性格,以及他在困境中不屈不撓的精神,還有他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期許。
再比如,小麥、燕麥、大麥、蕎麥、麥穗,實則是五朵金花。在《兒女風云錄》中,這些名字的出現皆具有時代的象征意義,或與故事情節(jié)、人物特點緊密相關。名字里大有來頭,也充滿智慧,有時更是對生活的一種預兆。
所以,將小說人物的名字視為命運的沉浮之相,也不為過。
讓細節(jié)發(fā)聲,讓細節(jié)描繪心靈的色彩,是王安憶小說的一大看點。細節(jié)不僅是小說的靈魂所在,更是小說的思想與難以言表的內心語言。細節(jié),成為小說中一種獨具韻味的色彩。有平淡“奇崛”的白色,有暖人心扉的黃色,還有愛恨交織的黑紅色。色彩歸色彩,其中卻蘊含著令人醍醐灌頂的哲思,讓色彩愈發(fā)熠熠生輝。
老法師瑟的拉丁舞堪稱翹楚,他的學生阿陸頭便是他的舞伴。有次深夜歸家,老法師送其至樓上。阿陸頭匆匆洗凈身上的疲憊,老法師則坐在狹小的空間里,點燃香煙,沖杯咖啡,等待著阿陸頭。時針嘀嗒,阿陸頭出來后,推開綠植后的窗戶,散去煙霧。咖啡飲盡,兩人靜坐。此時,王安憶的細節(jié)描寫登場:先是他的手指尖篤篤敲擊玻璃臺面,漸漸有了節(jié)奏,跳起舞來,跳到對面。女人的手指尖也上來了,繞著咖啡杯和煙灰缸,盤桓往互,方要觸及,又閃開,退遠,忽然笑出聲。他放平手掌,一拍桌子,說,阿陸頭,走了!阿陸頭應聲說了句,再來!黑咕隆咚的樓道里傳來了皮鞋聲,一溜煙地銷聲匿跡了。
這一細節(jié),老法師和阿陸頭也都心領神會。看似平淡無奇,卻極為奇崛。舞動的指尖是二人思想的碰撞,是各自情感的表達,代表了世間冷暖的心路歷程。接納與拒絕,需要與不需要,成了無聲的語言。這段沒有語言對話又略顯微妙的細節(jié),只在結尾處讓兩人各自說了一句禮節(jié)性的告別,于無聲處有聲,于無彩處多彩。
要知道,這段給予讀者的“白水”是最為解渴、最具意味的。還有作家那句“只有知己,才不怕沒話說”,也是潤澤心靈的一泓清泉。想想看,兩人的默契并非言語所能表達,而是心靈的對話與需求。所以,無須多言,彼此早已心照不宣。
小說中的細節(jié)眾多,讓平淡的文字于無聲無息中產生了張力。
閱讀小說時,常能感受到,王安憶筆下的細節(jié)溫風如酒,波紋如綾,更有一種如陽光般為墨香四溢的文字涂抹上了少女的胭脂,有色彩,有香韻,毛茸茸的,令人浮想聯翩。
小說并非單純圍繞時代中的故事展開,其中眾多能夠體現時代和故事的美食、美飾、美物、美器,經由作家錦上添花般的描繪,讓小說更具魅力,更具可讀性。
“吊帶扣住西裝短褲,花格子的雞心領羊毛衫,翻出襯衫領子,長筒的網球襪,小漆皮鞋?!?/p>
寥寥數語,一個孩子的形象便躍然于腦海。那是屬于20世紀50年代上海的服飾特色。
“黃銅的一口小鐘,芯子里一個舌頭,木頭柄暗紅顏色,磨得錚亮,看不出紋理,握在掌心溫潤如玉?!?/p>
瞧瞧,一把搖鈴,其色彩、樣貌,著實讓人愛不釋手。
“街邊攤,紅泥爐子上坐著鐵鑊子,中間豆腐魚,蓋一層紅綠辣椒,青蔥白蒜,周邊一圈玉米餅,餅底烤得焦脆,咬一口,燙嘴,吃一口燉魚,仿佛吞下一團火,燒得涕淚滂沱,過癮!”
紅綠青白黃色彩一應俱全,動與靜、狀與態(tài)、形與神,描繪出一幅充滿煙火氣息的誘人美食圖景,真是讓人垂涎欲滴。
上海也好,北京也罷,每一個地方都有其獨特的地域文化,美食無疑屬于文化的范疇。吃,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在王安憶的小說里,比比皆是。這讓我們思考,什么是書香?那些令人醍醐灌頂的文字,才稱得上真正的書香!
綜上所述,王安憶的《兒女風云錄》以其獨特的敘事方式、深刻的人物刻畫、生動的細節(jié)描繪和豐富的文化展現,為我們呈現了一幅豐富多彩又發(fā)人深省的時代畫卷。讓我們在領略上海風情的同時,也對命運、人性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