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寄語讀者“不論風吹雨打,自己安頓心神” 歷史學家許倬云辭世 享年95歲
著名歷史學家許倬云先生8月4日在美國去世,享年95歲。著有多部歷史人文論著的他曾在書中寄語讀者:“不論風吹雨打,自己安頓心神?!?/p>
學界出版界表示懷念。復旦大學圖書館館長陳引馳讀過許倬云中英文著作不下十種,感嘆“以其身心與學術,走過九十五載,堪稱奇跡”。學者宋明煒追憶道:“24年前曾有幸上過許先生講《詩經》的課,那時有任務接送許先生來哥倫比亞大學,路上常有閑談,一天中午他一口氣講了兩小時,是宇宙大爆炸級的知識傳授,句句都很有力氣……愿許先生在一個更好的世界!”翻譯家薛慶國評價,許先生著作兼具中國傳統(tǒng)文人家國情懷和當代學者世界眼光,表達現(xiàn)代性的同時又別具古風。
許倬云1930年出生于福建廈門,后在臺灣大學、芝加哥大學求學進修,1970年赴美任匹茲堡大學歷史系教授。著有學術代表作“古代中國三部曲”《西周史》《中國古代社會史論》《漢代農業(yè)》,“中國文化三部曲”《萬古江河》《說中國》《中國文化的精神》等大眾史學著作,海內外累計行銷百萬冊。新版《許倬云學術著作集》從政治思想、文化轉型、經濟結構多個角度,見證周、秦、漢“天下秩序”的形塑過程,讓讀者讀懂“何以華夏”“何以中國”。
許倬云形容自己是“在磨盤上長大的孩子”,先天殘疾導致行動上的不便,讓他多了觀察世間人與事的細致和敏感。在許倬云的愿景里,每個人的抱負,應當是“修己以安人”——“安人”的過程,從近到遠,逐步擴大,最后達到“安百姓”——也就是安頓所有的人類。
早年坎坷磨難讓他很早便有“為常民寫作”之愿。晚年著作里,許倬云盡力超越一時一地一族的自我中心視角和話語,不斷梳理回望沖突、分流與交融的歷史?!拔乙獜氖澜缈粗袊購闹袊词澜?。”他不僅僅滿足于“知識的整理”,而是冀望于“一方面是對中國的關懷,更大部分是對全人類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