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日韩高清在线观看,四虎在线观看免费永久,欧美日韩高清不卡免费观看,草草福利视频,天堂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時代的特征與形象——讀了一容《西安那一套房子》
來源:天涯(微信公眾號) | 徐兆壽  2025年08月01日11:25

最近看一些歷史學家講文學,說是太虛了,不真實,但文學的方式很好。我在讀博士的時候,屋子里一同住著兩個歷史學博士生和一個哲學博士生,我們四個經常討論一些問題。其中一個歷史學博士就說,那些文學作品有幾個是真實的。所以他基本不怎么看小說。搞哲學的朋友卻說,他經常在讀文學,文學里面有真實的東西,那便是文學意義上的真實,所以搞哲學的人經常用文學來建構自己的哲學。他們講的都對。我們的文學有一個大傳統(tǒng),既在先秦至兩漢甚至到宋時都是文史哲一體化,《史記》是最明顯的例子。即使到了明清時代的《三國演義》也是史學為主體,再加文學的虛構而成就了一部了不起的文學作品,在幾百年來發(fā)揮了非常重要的教化作用,其中樹立的人物如諸葛亮和關羽都成神了,老百姓很信,其他人物如曹操、劉備、趙云等都成了我們解讀歷史的經典人物形象。但是,這些虛構經不起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講壇中用史料進行解構。現在,即使我們相信一些歷史的碎片是真實的,但再也找不到其中的意義了,真實有什么用?此真實是什么真實?吊詭的是,我看到很多歷史學者還是用碎片的知識在虛構一個時代,在建構他的歷史真實。這難道不是文學的方法嗎?馬未都在一檔節(jié)目中遇到一位輕蔑《三國演義》這種虛構歷史的文學作品,但對于歷史而言卻不夠真實認為毫無意義和價值的歷史專家時,馬先生便問這位學者司馬光砸缸是用什么砸的缸,對方說是用石頭,馬先生又問怎么確定他不是用鋤頭、不是用磚頭,而何以言之鑿鑿是用石頭的?場內一片嘩然。之后,馬先生指出,如果老師教給學生要一味追求歷史的真實,顯然是誤人子弟。其實,歷史往往沒有真相,許多歷史都是當代史,其實道理比真實的歷史更為重要更有價值。在老百姓,大家都更愿意相信文學的真實。馬先生講到《三國演義》開篇的“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深刻道理和偉大真理時,說這是任何一個史學家都說不出來的。

顯然,古典文學被解構后,文學進入到一個不信的時代。文學不被信任與我們過分重視歷史的細節(jié)有關,同時,文學的虛構太過,已經失去了歷史的質感和哲學的真意,人們的興趣又回到歷史。當然,歷史因為失去了文學的想象、情感和哲學的思考,也就成了失重的材料,這是歷史虛無主義產生的良機。文史哲的分家對于三家來說,都是一次說走就走的遠行,但最后有點無家可歸的悲哀,又都試著要回到古老的家園和母體了。這是今天人們的共識。

了一容的《西安那一套房子》首先讓我想到今天史學家談文學的諸多問題,或者說這部小說與學界最近談的關于文學、歷史甚至哲學的相關思考產生了關聯。這些問題不僅是百年前文史哲分家時就種下的因果,而且也是今天我們的文學重新出發(fā)時的基礎。在這個意義上,我以為了一容的《西安那一套房子》可以引發(fā)我們再去深入思考這些問題,同時也從文學史的角度來審視這篇小說。

從一定意義上來講,了一容這篇小說也可以稱之為問題小說,即房子是這個時代的難題,而這個名叫歐陽會的主人公則是這個時代的問題。

這篇小說講了一個叫歐陽會的未婚大齡男人,有著今天時代的各種特征,如吹牛、半夜瘋狂刷視頻、愛給人發(fā)性感女郎的圖片等等,最重要的是他一直強調在西安有一套房子。這是他生活的信念和護身符,而這也是這個時代最為重要的符號特征。許多年之后,若是有作家再寫我們這個時代,必然是寫人與房子的事情,因為我們這些年就是圍繞著房子生活的,工作、生活、愛情、婚姻、家庭、子女、房貸等關系中,房子成了核心要素。房子可以作為方法來敘述這個時代。這是了一容作為一個小說家敏銳地捕捉到的主題。這是一種能力。這既是歷史的,也是哲學的,更是文學的。

小說描寫的這個人讓我想到諸多形象,第一個是孔乙己,第二個祥林嫂,第三個是阿Q,第四個是華威先生,還能想到現實生活中的很多人的形象。這是一個典型人物。顯然,小說受到了魯迅先生的影響。小說中甚至有意顯露這方面的痕跡。魯迅先生的小說基本都是問題小說,是對一個時代抽象之后才塑造的人物形象,他力圖要表達對這個時代的一種解剖。而這樣的傳統(tǒng)一方面來自對俄國小說和西方小說的借鑒,另一方面也來自對中國文化的深切理解與承傳。

此借鑒便為虛構??滓壹?、祥林嫂、阿Q是真實存在的人物嗎?顯然,我們無法找出這幾個人來,但為什么又覺得他們那樣真實呢?我們總是在現實中能看到他們存在的影子,受到他們的影響呢?就是因為小說家高度抽象和虛構的結果。這是西方小說的特征之一,同時也是中國明清以來小說的主要特征。當我們看唐傳奇時,那些人物基本上都是歷史中常常被提到的人物,雖有虛構,但人物是真實的。當我們再看宋代話本時,就會發(fā)現有一些變化了。其中有一些是真實的,但多了虛構的成分。及至《金瓶梅》和《紅樓夢》時,那些人物就完全是假名了,故事也虛構了。從中國的文學史上來看,莊子、列子等就時代而言,已經有了虛構,寓言不斷,再到佛教傳入中國后,用故事來講道理或傳播和教化人的方法就被大量借鑒和運用起來。到魯迅這一代時,他們又從西方文學中借鑒了更多的虛構的方法,可以說是中西合璧的結果?;貞涍@樣的小說傳統(tǒng)意在指出從1980年代以來流行的虛構在后來顯然太多了,作家們樂于自己的內心世界,對現實世界的關切越來越少,那個現實主義的傳統(tǒng)在逐漸邊緣化。了一容的這篇小說顯然又在向魯迅學習,又在走向現實主義,在關懷現實,在認識和抽象生活,于是便有了歐陽會這個形象。許多年之后,假若人們還能想到這篇小說,在研究它時首先想到的是這個人物,緊接著想到的是這個時代的核心特征房子。從這個意義上講,這篇小說是對問題小說和現實主義方法的傳承。也是從這個角度而言,這樣的虛構就是真實的。事實上我們知道,不僅僅這個人是虛構的,那房子當然也是虛構的。這就是這篇小說顯示給我們的奧妙,這也是文學的奧義。我相信這是現實,我也在人群中能發(fā)現看見歐陽會這么個人,而那套虛構的房子就在很多人的心上。這難道不是歷史的嗎?不應當是哲學所思考的問題嗎?我在想,通過了一容這篇小說,大家可以對歐陽會這個人物進一步展開想象,歐陽會便是這時代的一個縮影,而這個人物也將會立于眾多不朽者的形象畫廊。

文學的虛構首先是要認識生活跟現實,且能夠敏銳地抽象出現實的特征,然后又用細節(jié)來描述個牲,并且建構為一個活生生的人。許多年之后,假若人們還能想到這篇小說,在研究它時首先想到的就是這個歐陽會的人物,緊接著想到的是這個時代的核心特征:房子。前者是人,后者是物事。相互推動,互相成就。

想到這兒,我心中也有了關于文史哲三家討論的一些結論,既然如此,我就不再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