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日韩高清在线观看,四虎在线观看免费永久,欧美日韩高清不卡免费观看,草草福利视频,天堂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青青子衿,華夏我心——論德華作家夏青青的作品
來源:文藝報 | 計紅芳  2025年07月18日09:10

夏青青,1969年出生于河北,1983年12月攜幼小的弟弟赴德和祖父團聚,在德國接受中學教育后就讀慕尼黑大學經(jīng)濟學專業(yè),取得了碩士學位,現(xiàn)在德國《南德日報》報社集團做內部咨詢工作。移居德國后,她一度忙于學業(yè)和工作,疏于自小就喜歡的文字,但卻始終沒有失去對文學的熱情。直至2008年翻譯《但丁別墅》,她重拾文學之筆,自此一發(fā)不可收拾,至今已經(jīng)出版了散文集《天涯芳草青青》《萊茵河畔的華人風采》,在歐洲華文文壇上頗有影響。

夏青青的文學修養(yǎng)得益于家庭。她年幼時就酷愛讀書,《紅樓夢》更是一讀再讀。在國內上學期間,她最愛語文課,常從大量的課外閱讀和寫作中獲得快樂。1983年12月,初中畢業(yè)的夏青青來到德國投奔祖父,從此開始了異國生涯。陌生的環(huán)境和語言,曾使夏青青一度陷入迷茫,幸好祖父書柜里古今中外的大量中文書刊給了她慰藉,她也寫下了大量的文字。1989年高中畢業(yè)后,迫于學習壓力,她差不多有二十年時間沒用中文寫任何東西,直到2008年命運之手再次敲響她的文學之門。與《但丁別墅》的偶遇激發(fā)了夏青青沉寂的文學熱情。在翻譯《但丁別墅》的過程中,她重新熟悉漢字,不久就運用嫻熟、得心應手。時值網(wǎng)絡空間、博客、貼吧等線上平臺興盛之際,2009年夏天,夏青青在百度注冊網(wǎng)名“天涯芳草青青”,并于2010年元旦開辟“百度空間”正式進行博客書寫。夏青青極富文學才情,組織能力很強,很短時間內就在貼吧組織“白玉蘭詩會”,吸引了一大批文學愛好者參與,為此她專門寫了古體散文賦《白玉蘭詩會序》記錄了此次盛會。她如此寫道:“青青出身寒微,素喜詩文。彎月斜掛,朝露打衣,樹下吟哦神游天外;四壁蕭然,一燈如豆,夜深捧讀微笑拈花。父為嚴師,傳道解惑;女侍庭前,厚望殷殷……夫四大名著,唯愛紅樓,嘗慕大觀園海棠雅集,乃傳書廣邀,行‘白玉蘭詩會’。幸諸友赴會,冠蓋云集。吟詩作詞,談文論道,網(wǎng)絡恍似大觀;舊雨新知,古典現(xiàn)代,天涯依稀蘭亭?!币黄缎颉纷屪x者清楚了“白玉蘭詩會”的來龍去脈,知曉了夏青青從小就有的文學夢,更讓我們驚艷于她的古文功底和文學才情。

從2010年在百度貼吧開始博客寫作,夏青青逐漸為歐洲華語文壇所熟知,其作品主要以散文為主,陸續(xù)發(fā)表于《歐華導報》《華商報》《歐洲新報》《山西文學》《文綜》《香港作家》《華文月刊》《紅杉林》《澳華文學》《歐華文學選刊》等海內外報刊雜志,并多次獲獎。2017年夏青青加入歐洲華文作家協(xié)會,2018年加入中歐跨文化作家協(xié)會,2020年加入新成立的歐洲新移民作家協(xié)會和歐洲華文筆會等,歐洲的幾大文學組織都有夏青青的身影。

夏青青用文字尋覓故國山水,自覺溝通東西文化,她的創(chuàng)作大致可以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10-2016),以散文集《天涯芳草青青》為主,主要關注身邊的人和事;第二階段(2017-2020),開始以文化混血兒的身份理性客觀地關注旅歐尤其是旅德華人的生活百態(tài)和心靈成長,作品主要收入《萊茵河畔的華人風采》;第三階段(2021-至今),對疫情、戰(zhàn)爭和人性的思考以及人類共同命運的影響促使夏青青進一步開拓文學寫作的廣度、深度與高度,這是她走向創(chuàng)作成熟的重要標志。

不管是哪個階段,她的創(chuàng)作都離不開活水之源——生活。自古至今,無論創(chuàng)作手法如何變換,文學來源于生活,這是亙古不滅的真理。夏青青說:“寫文應該以真實生活為基礎,不要無病呻吟,不要空中樓閣?!?/p>

在夏青青筆下,河北鄉(xiāng)村的“故鄉(xiāng)的冬天”,和童年摯友“蘭”騎著單車重訪“似曾相識卻又完全陌生”的“故鄉(xiāng)的路”,異國他鄉(xiāng)過年想的是春節(jié)那煮熟的肉味兒、香甜的年糕味兒、難忘的墨香味兒、刺鼻的鞭炮味兒以及溫馨的人情味兒匯集一起的濃濃的“故鄉(xiāng)的年味兒”,還有那槐花、海棠、白玉蘭、茉莉花、梧桐、梅花、香椿樹,萊茵河畔形形色色展現(xiàn)獨特人生風采的華人們……一個個具體的人物,一個個生動的畫面,一段段真摯的情感,都匯聚在字里行間,我們從中感受到的是作者那顆真誠的文學之心。

夏青青認為文章“不僅僅是真實生活的重復,而要經(jīng)過加工提煉藝術性地再現(xiàn)生活”?!叭R茵河畔的華人風采”采訪系列中,夏青青抓住每個采訪對象的主要特征,精心構思、編排材料,煥發(fā)出藝術真實的光彩。對于文學語言,夏青青有她獨特的領悟和追求。她說:“為文不喜華麗奇詭,但求平實明了?!?/p>

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潛移默化地影響了她的文學品位和審美情趣,其中對她寫作風格影響比較大的是我國臺灣著名女作家琦君。“情要真,義要深,文要精,格要新”是夏承燾先生對弟子琦君的十二字箴言,這也是夏青青對自己文學創(chuàng)作的自我勉勵。當我們走進夏青青的文學世界,時時會為她文章里的真情所感動。夏青青還利用自己的語言優(yōu)勢和文學功底,從2018年開始運用德語進行文學創(chuàng)作,講述精彩的華人故事,讓歐洲乃至世界更好地了解華人群體,了解中國文化的偉大以及對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建構付出的各種努力,這是夏青青的下一步目標。我們期待夏青青的雙語創(chuàng)作與翻譯盡快結出豐碩成果,成為又一位中西文化優(yōu)秀的擺渡人。

(作者系蘇州工學院教授,本文系“歐洲華文文學史論”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階段性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