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圖
1939年春,太行山區(qū)草木蔓發(fā),巍峨陡峭的山崖云霧輕繞。駐足山間小路,參謀長左權無暇觀景,他匆匆掏出紙筆,在一幅草圖上勾勒幾筆作出標記后,帶著軍工科長和技術人員繼續(xù)趕路。
他們要趁敵人發(fā)起新攻勢前,在太行山腹地找到建設兵工廠的最佳地點。
一
隨著日軍逐步向太行根據(jù)地增設據(jù)點,晉東南形勢愈發(fā)緊張。剛建立不久的八路軍總部軍工科和修械所正面臨巨大威脅——每當敵人發(fā)起“掃蕩”,修械所的工人們只能收拾家當,背著工具箱跟部隊轉移。不能再讓工人們“背著工廠”打游擊了??蓱?zhàn)火之下,哪里能確保軍工廠安全隱蔽生產?受朱德、彭德懷兩位首長委托,左權踏上艱苦的勘察之路。
回到住所,左權看著土墻上的地圖陷入沉思。日寇鐵蹄之下,中華山河破碎。他用筆掠過那些被敵人占領的土地,落在榆社、和順、遼縣……可仍未找到合適地點。
地圖上那些紅藍相間的符號,左權早已熟稔于胸。在黃埔軍校期間,他學習了地形學、實地測圖等軍事知識。讀懂地圖后,戰(zhàn)場在他眼里不再是抽象概念,而是具象的山地、平原、道路和橋梁。他想起參加東征軍討伐陳炯明時,他們團負責攻打淡水城。時任排長的他帶領士兵冒著彈雨搭起人梯,揮舞刀槍奮勇殺敵。在他眼中,那些繪制在地圖上的城池注記頃刻間沾染了血色。后來,他經歷了許多戰(zhàn)斗。行軍每到一處,他都會派人籌集地圖、分析敵我態(tài)勢,親臨前線觀察地形、部署兵力火力。
左權常說,地形條件對作戰(zhàn)具有很大的決定意義。不論在哪里打仗,他房間的墻上總是掛著一張地圖。
當他手中的筆沿黎城縣向北,黃崖洞這個地名突然跳出。那里在太行山腹地,四面環(huán)山,從地形上看易守難攻。他隨即帶人到黃崖洞實地勘察。黃崖洞位于海拔1600多米高的崖壁上,是個高25米、寬20米、深40米的天然大石洞,洞前是人稱“抬頭一線天,低頭難伸拳”的甕圪廊峽谷,進入洞區(qū)的唯一通道是一條石階道。
“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左權激動拍手,當即鋪開地圖,繪制黃崖洞地形。
接到報告后,朱德、彭德懷專程到這里視察??吹饺荷街芯褂羞@樣一個能打能藏的理想地點,他們當場定下兵工廠廠址。
二
為了建好兵工廠防御體系,左權帶人跑遍山頭溝壑,一處處進行勘察。
時值隆冬,左權一有空就往山上跑,餓了啃幾口干糧,渴了喝幾口冷水。警衛(wèi)員見此很是心疼,勸參謀長下山吃口熱飯,卻被他以耽誤時間為由拒絕。山路崎嶇,左權鞋子磨壞,便讓警衛(wèi)員找來麻線和針,自己把鞋補了又補。
特務團擔負兵工廠守備任務。歐團長不忍心看左權來回奔波,建議道:“參謀長,你多帶幾個參謀,和我們守備部隊一起分片勘察、制圖標圖,最后你再來綜合,進度會不會快些?”
左權聽后笑著搖頭道:“參謀長對整個戰(zhàn)區(qū)沒個立體總圖,指揮起來會誤事!”他在地圖上詳細設計、繪制防御設施,對暗堡、明堡、投彈所等都一一作出標注,甚至還寫上各點火力該如何配置形成火力網,各個射擊視線前又應放置哪些障礙物。
那些日子,左權指揮工程建設的同時,還和官兵、工人一起勞動。一次在施工現(xiàn)場,他看到有戰(zhàn)士將電話線路鋪設在風化石下,當即指出風化石經不起風吹雨打,不出半年這些線路就會暴露。他邊說邊手把手指導戰(zhàn)士重新對線路進行改埋。
1940年冬,有小股敵人來襲。盡管提前加強了防衛(wèi)力量,兵工廠還是有10余座廠房被燒毀。為了進一步完善防御工事,左權讓歐團長把現(xiàn)有的五萬分之一的地圖再放大些。幾天后,他拿著放大到兩萬五千分之一的地圖來到黃崖洞。當他把防御方向、兵力部署和火力配置逐一標繪時,發(fā)現(xiàn)一些小的工事依舊畫不出來。
“把地圖再放大到五千分之一!”
接到參謀長命令,特務團連續(xù)作業(yè),重新繪制地圖。這一次,暗堡、明堡、交通壕、投彈所、觀察所等都被一一標注,守備區(qū)的所有建筑和道路也清晰完整地呈現(xiàn)出來。
次年夏天,兵工廠已形成隱蔽與戰(zhàn)斗兩用的多梯次環(huán)形防御體系。守備部隊按圖施訓組織演習,每名官兵都對照地圖,牢記工事編號和自己的戰(zhàn)斗位置。在他們眼中,這張圖紙繪制的是八路軍的“武器生命線”。
一次,有名同志問:“參謀長,黃崖洞防區(qū)這么大,若敵人用火炮猛攻,咱們會不會守不住?”
左權自信回復:“我們的工事胸墻有兩米厚,而日本山炮彈的侵徹力只有30厘米。敵人把6發(fā)炮彈打在同一個彈著點上,才能穿透1.8米的深度。放心,敵人沒有這樣的炮手!”
三
1941年11月,5000余日軍向八路軍腹地撲來,企圖合擊八路軍總部機關,破壞黃崖洞兵工廠。
左權在黃崖洞以東的武軍寺小寨嶺設立臨時指揮所。面對敵人的一次次攻擊,八路軍官兵憑山地之險和防御工事之牢頑強抗擊,激戰(zhàn)8晝夜,以傷亡160余人的代價,斃傷敵軍近1000人。
1942年5月,日軍集中5萬余兵力,開始對冀中抗日根據(jù)地進行全面“掃蕩”。這次,敵人采取“鐵壁合圍,捕捉奇襲”的戰(zhàn)法,以大隊為單位各自進行局部合擊,企圖構成合擊圈后再聚殲八路軍。
一時間,太行山區(qū)狼煙四起。針對敵人的作戰(zhàn)企圖,八路軍總部決定跳出敵人合擊圈向東轉移,必要時可轉入“敵后之敵后”的冀西一帶。
左權更忙碌了。他常端著煤油燈,盯著地圖復盤戰(zhàn)況,修正對敵情的判斷。
5月25日,左權所在隊伍在轉移中被敵機發(fā)現(xiàn)。敵人很快包抄過來,隨之而來的是驟然響起的槍炮聲。
隊伍被打散了。左權一邊指揮警衛(wèi)連掩護,一邊催促組織機關人員突圍。警衛(wèi)連連長拉著他的手,懇求他趕緊離開,可左權誓要與戰(zhàn)士同進退。他收攏隊伍,高聲喊道:“不要怕,快沖!翻過山梁就安全了!”等大家奮力沖到十字嶺西北的山埡口,幾發(fā)炮彈呼嘯而來。一陣地動山搖后,左權頭部中彈,倒在小路旁。犧牲時,他的手仍撫在腰間他最愛的左輪手槍上。
“參謀長!”一時間,戰(zhàn)士們的哭喊聲在山間久久回蕩。
四
左權在華北敵后堅持抗戰(zhàn)近5年,一天也沒有離開抗日前線,實踐了自己“與華北人民共甘苦、共生死”的誓言。
為了紀念他,在八路軍總部長駐的遼縣,萬余民眾簽名請愿,請求以左權的名字命名遼縣。1942年8月,晉冀魯豫邊區(qū)政府發(fā)出通令:……左權將軍對抗戰(zhàn)事業(yè)及根據(jù)地建立有特殊功勞,今為表彰忠烈并激勵抗日群眾,特決定改遼縣為左權縣……
從此,左權的名字成為他無比珍視并用心繪制過的中國地圖上的特殊注記,永遠地融入到他用熱血守衛(wèi)的壯美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