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瑞克·沃爾科特:劃過黑白世界的耀眼明星
被俄裔美國詩人、1987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布羅茨基譽為“今日英語文學中最好的詩人”的德瑞克·沃爾科特,于北京時間3月18日在其位于圣盧西亞格羅斯島的家中去世,享年87歲。
2017-03-23
-
馬雅可夫斯基:一個被驕傲摧毀的詩人
馬雅可夫斯基 資料圖片 莉莉婭 資料圖片 【深度解讀】 在中國新詩接受外來影響的歷史上,馬雅可夫斯基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名字,賀敬之、郭小川、田間等著名詩人都各自模仿他的風格,寫出了被批評家們稱之為“樓梯式”詩歌的重要作品,至于論及其影響,甚至可以尋索到朦朧詩的一代。
2017-03-22
-
索颯:塞薩爾·巴列霍,豐饒的苦難
像加西亞·馬爾克斯、魯爾福、科塔薩爾這樣的作家也都是大寫的人。
2017-03-21
-
陳圓圓:圓形鏡頭背后的杜拉斯
《杜拉斯談杜拉斯:懸而未決的激情》瑪格麗特·杜拉斯莉奧波迪娜·帕洛塔·德拉·托雷訪談繆詠華譯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出版 今天我們翻開中國的純文學期刊,會發(fā)現(xiàn)一部新的文學作品一定會帶著兩個“拖油瓶”,一個是理論家的批評,另一個就是作家的創(chuàng)作談了。
2017-03-20
-
可能你會忘記其他的作家,但你不會忘記赫拉巴爾
2014年5月29日下午,北京南鑼鼓巷涌滿游客,一如往常。
2017-03-17
-
煙酒 女人 寫作:作為偉大的失敗者 布考斯基活成了詩
編者按:3月9日是20世紀美國傳奇詩人查爾斯·布考斯基23周年的祭日。
2017-03-15
-
“無賴的桂冠詩人”布考斯基:美國的偉大失敗者
1994年3月9日, “美國最偉大的寫實作家”、“無賴的桂冠詩人”查爾斯·布考斯基因白血病去世,留下了三十二本詩集、五本短篇小說集與四本長篇小說。
2017-03-10
-
托多洛夫的“法蘭西圣約”
《不順從的人》法文版 茨維坦·托多洛夫(Tzvetan Todorov)于2017年2月7日患腦神經變性逝世,享年77歲。
2017-02-24
-
劉文飛:再讀普希金
最近為一臺紀念普希金逝世180周年的詩歌音樂晚會撰寫腳本,便又重讀了普希金的兩本傳記,一本是列昂尼德·格羅斯曼的《普希金傳》(王士燮譯,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一本是亨利·特羅亞的《普希金傳》(張繼雙等譯,世界知識出版社1992年版)。
2017-02-21
-
“科幻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星辰大海里的秘密世界
《海底兩萬里》 《地心游記》電影海報 凡爾納 人們習慣稱他為“科幻小說之父”,他小說中的很多想象,至今仍是人們科學探索的方向。
2017-02-20
-
觀察、轉化與希望?
卡內蒂 《群眾與權力》[英]埃利亞斯·卡內蒂著馮文光劉敏張毅譯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 與蓋滿民族烙印的布洛茨基不同,埃利亞斯·卡內蒂(Elias Canetti,1905-1994)屬于二十世紀流亡作家中的另一種類型。
2017-02-20
-
夏目漱石誕辰150周年:世紀末的夏目漱石
【編者按】 1867年2月9日,夏目漱石出生于江戶。
2017-02-09
-
普希金之于我們的意義
2017年2月10日是普希金逝世180周年紀念日,俄羅斯照例又將有一場隆重的緬懷。
2017-02-09
-
“農夫詩人”彭斯
每年1月25日,英國各地都會舉行隆重的“彭斯之夜”活動,以紀念蘇格蘭詩人、《友誼地久天長》的作者羅伯特·彭斯。
2017-02-04
-
他與諾獎失之交臂但被稱為“文學界的愛因斯坦”
伊塔洛·卡爾維諾是20世紀意大利著名的小說家和批評家,1985年曾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卻因腦溢血猝然離世,與這一榮譽失之交臂,但他在世界文壇的影響力絲毫不亞于任何一位諾獎得主,堪稱無冕之王。
2017-01-26
-
達爾維什:每一首美麗的詩篇,都是抵抗
來自巴勒斯坦的情人(節(jié)選) 你的言語……曾是一首歌謠 我試圖唱出 可是苦難封鎖了春天的唇 你的言語,像燕子,飛出我的家園 我們的家門、我們秋日的臺階 也都隨你遷徙,前往思念想去的方向 …… 我們把這歌種入吉他的胸腔 自我們?yōu)碾y的頂層 我們把它彈奏給破損的星月……和石塊 可我已忘了……忘了……你這未知的聲音啊: 銹蝕了吉他的,究竟是你的離去……還是我的沉默? 這首詩來自巴勒斯坦抵抗派詩歌的代表詩人馬哈茂德·達爾維什。
2017-01-25
-
略薩:失敗的政客,狡黠的作家
《水中魚》 作者:(秘魯)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 譯者:趙德明 版本: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6年9月 1990年,馬里奧·巴爾加斯·略薩角逐秘魯總統(tǒng)大選失利后,“自我放逐”到歐洲,在此期間撰寫了一部“選戰(zhàn)回憶錄”,這就是《水中魚》。
2017-01-20
-
韓國女作家直面社會、人性困境
中國讀者大都熟知韓劇,其實,韓國女性作家在世界文壇上也是一道迷人的風景。
2017-01-16
-
文學的不羈之境
哈羅德·布魯姆是美國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文學批評家。
2017-01-13
-
袁晞:絲路旅人的歷史記憶
1900年,消失了近1500年的樓蘭古城再次出現(xiàn)在世人面前。
2017-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