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刀尖挑起鉆石的手藝
一個人,一個小杯里冒著淡棕色的氣體。
2018-03-13
-
愛麗絲·門羅談寫作:我把我自己放在中心
《巖石堡風景》 我翻譯的愛麗絲·門羅作品集《巖石堡風景》日前已經由譯林出版社出版。
2018-03-12
-
肉行僧:菲利普·羅斯的虛無主義
《破格》英文版封面 文 | 【英】詹姆斯·伍德 譯 | 黃遠帆 1. 直到最近,菲利普?羅斯才開始把他的危險關進籠子,把他的偏執(zhí)變成慣例。
2018-03-09
-
劉文飛:追尋契訶夫的足跡
閱讀契訶夫的作品是一種旅行,游歷與契訶夫相關的地方也是一種閱讀。
2018-03-06
-
“抒情現(xiàn)實主義”的屠格涅夫
屠格涅夫(1818—1883),以豐富的著作構筑了獨具魅力的藝術世界,為俄國文學和世界文學作出了杰出貢獻。
2018-03-05
-
杰克·凱魯亞克:永遠在路上
一 杰克·凱魯亞克(1922—1969)去世的那一年里我出生。
2018-02-24
-
沉醉在恰佩克的文學花園
捷克天才作家卡雷爾·恰佩克是一位文學上的多面手,在其短短的一生里(1890—1938),他用一支妙筆,寫出了各式各樣的作品:劇本、小說、游記、隨筆、童話、評論、論文及訪談,還翻譯過一本詩集。
2018-02-24
-
北野武:在學生時代, 我覺得死是一件特別恐怖的事
北野武Takeshi Kitano,日本著名導演、演員。
2018-02-22
-
科爾森·懷特黑德:我想虛構,充分地虛構
2018年第一期《小說界》,刊登了對作家科爾森·懷特黑德的專訪。
2018-02-19
-
瑪格麗特·阿特伍德:我是壞女權主義者嗎?
譯 者 按 自2017年9月,好萊塢著名制片人哈維·韋恩斯坦被女星艾麗莎·米蘭諾在社交媒體推特上以“Me Too”標簽控訴性侵案以來,這場以“反性騷擾”為核心的女權運動就星火燎原,也引發(fā)了各種各樣的爭議與討論。
2018-02-14
-
跟著《理發(fā)師的午餐》跳語言交際舞
費里希塔絲·霍佩 魯敏 1970年代生于江蘇。
2018-02-11
-
德勒茲:情感,介于兩種狀態(tài)間的差異經驗綿延
對德勒茲而言,日常詞匯都是實體的(substantiel)或形體的(corporel),指涉靜止與不變之物。
2018-02-08
-
多和田葉子:她的文學是針對一切文學的革命性的少數(shù)文學
多和田葉子 1960年生于東京。
2018-02-05
-
致命女人——寫推理小說的女作家們
和任何游戲一樣,推理小說也有自己的規(guī)則,英國作家——恰好也是位天主教神父——羅納德·諾克斯將它歸納為“十誡”,包括偶然的發(fā)現(xiàn),莫名的預感,隱藏的線索和迄今未知的毒藥等等。
2018-02-01
-
村上春樹:卡波特是卡波特,我是我
編者按 本文是村上春樹給日文版的《蒂凡尼的早餐》做的序,題目為本公號編輯所加。
2018-01-29
-
泰戈爾:被詩遮蔽的小說家
世間有許多文藝大師,因為一項偉業(yè)過于輝煌,從而遮蓋了其余才能的光華,比如豐子愷以漫畫聞名天下,他同時也是頂尖的散文大家,納博科夫的小說風靡世界,對蝴蝶學的研究也堪稱一流,勞倫斯的《查特萊夫人的情人》誰人不知,小說家的盛名蓋過了其詩名的風頭,詩翁泰戈爾則與勞倫斯恰恰相反,詩歌的光環(huán)遮蔽了其小說的風采。
2018-01-26
-
羅馬尼亞作家盧齊安?布拉加其人其作
在羅馬尼亞,他已成為一個文化符號和民族精神的象征。
2018-01-24
-
“一本書是一個傷口”——齊奧朗訪談
這幾年我出門旅行時,總不忘帶一本書。
2018-01-22
-
抒情的威拉·凱瑟
在譯介到中國來的美國作家中,威拉·凱瑟不是中國讀者太熟悉的一位,她自然遠遠不及福克納、海明威,她也不及后來也獲得過那個大獎的托妮·莫里森。
2018-01-14
-
關于模仿:作家或人物的聲音
托馬斯·伯恩哈德,被許多作家譽為“作家的作家”。
2018-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