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進文學之窗里的中國風景
她出生于文明璀璨的巴爾干半島,現(xiàn)在卻生活在瑰麗魔幻的墨西哥城;她的母語既不是西班牙語,也不是漢語,卻成為中墨兩國國家元首、政府首腦會晤等重要雙邊活動的權威譯員;她不是中國人,卻在拉美高等學府教授漢語和中國文學;她將多部中國現(xiàn)當代文學作品譯成西語出版,讓墨西哥及拉美讀者領略了中國文學、中國文化的魅力。
關鍵詞:  莉莉亞娜·阿索夫斯卡漢學2019-08-16
-
托妮·莫里森:捕捉“非人”歷史中的幽靈
托妮·莫里森(1931-2019) 非裔諾獎美國女作家托妮·莫里森(88歲)的逝世備極哀榮。
關鍵詞:  托妮·莫里森2019-08-16
-
阿多諾與文學的辯證性
1969年8月6日,法蘭克福學派的第一代領袖泰奧多爾·維森格倫德·阿多諾因心臟病,溘然長逝于位于瑞士的療養(yǎng)地。
關鍵詞:  阿多諾2019-08-16
-
兩位最偉大段子手一起仰望的人
鑒于溫斯頓·丘吉爾過于出色的語言表達能力,人們習慣于把一些看上去無主的佳句寄放在他那里。
-
杰西·鮑爾:藝術家的任務是做個活生生的人
導語:美國作家杰西·鮑爾8月12日來到上海,參加上海書展和上海國際文學周一系列活動。
關鍵詞:  杰西·鮑爾2019-08-13
-
他的一生,始終選擇不被打敗
提及20世紀對中國讀者影響最大的國外作家,海明威這個名字,大概不會有人遺漏。
2019-08-12
-
巫寧坤:偉大的文學有救護的力量
美國當?shù)貢r間2019年8月10日,著名翻譯家、英美文學研究專家巫寧坤逝世,終年99歲。
關鍵詞:  巫寧坤2019-08-12
-
《陰陽師》作者夢枕貘:即使我是蟲子,也想寫小說
夜晚的平安京,天象異動,怪事頻發(fā)……陰陽師安倍晴明白衣飄飄,儒雅不羈;武士源博雅腰懸長刀,淳樸耿直。
-
文學家的綠色思緒
文學大家柳鳴九先生在耄耋之年仍身體力行,親自操刀翻譯法國大作家都德的名著《磨坊文札》,匯入一套由盧梭、都德和黑塞三部名作組成的回歸人性自然美的“小綠書”,譯者是柳鳴九、韓耀成和余中先三位名家。
-
他的一生,始終選擇不被打敗
提及20世紀對中國讀者影響最大的國外作家,海明威這個名字,大概不會有人遺漏。
-
卡夫卡手稿在耶路撒冷展出,這些文獻歸屬爭議很“卡夫卡式”
8月7日,一批弗朗茨·卡夫卡未面世的手稿文獻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國家圖書館展出,并同時被上傳到互聯(lián)網(wǎng)上。
-
“今天我過九十歲生日,所以要休息半天”
蕭乾和文潔若 與文潔若先生初識是在2015年,當時受內(nèi)蒙古大學蕭乾文學館的委派,我與幾位老師到文先生家辦理圖書和資料的接收事宜。
關鍵詞:  文潔若2019-08-09
-
諾獎作家托妮·莫里森的馬嚼子和爵士樂
據(jù)外媒報道,當?shù)貢r間8月5日晚,美國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托妮·莫里森在紐約去世,享年88歲。
關鍵詞:  托妮·莫里森2019-08-08
-
塞納河上的東方映象
《塞納河畔》電影劇照 荷蘭電影藝術家伊文思拍攝的影片《塞納河畔》中,法國民眾詩人普萊維爾曾經(jīng)歌吟: 在那塞納河, 我體驗過, 體驗過愛情 和苦難的折磨, 而這一切又在忘鄉(xiāng)湮沒。
關鍵詞:  梁源法2019-08-07
-
理查德·耶茨《革命之路》:當激情既溫順又瘋狂
《革命之路》電影劇照 “唉,當激情既溫順又瘋狂”——濟慈的詩作出現(xiàn)在理查德·耶茨著作的扉頁上,似乎并不是偶然。
-
理查德·沃林:阿多諾百年誕辰——否定辯證法的巔峰
歌頌否定 2003年,德國發(fā)生了一件引人矚目的事情。
關鍵詞:  阿多諾2019-08-07
-
從諜戰(zhàn)特工跨界文學的作家,讓人生閃光的是想象力與觀察力
世界文學史里,有這樣一群有著各種奇怪職業(yè)打掩護的作家,他們曾親自扮演過這些角色,之后在寫作中游刃有余地構建起具有說服力的人物形象,事實上,很大程度上他們就是在寫自己。
-
艾申堡與屠格涅夫的《父與子》
偏遠的外省小鎮(zhèn)或是農(nóng)莊,生活周而復始,平淡無奇,靜如止水,不起一點漣漪。
2019-08-03
-
從被遺忘的卡爾·拉赫曼談起
羅蘭·巴特(RolandBarthes)“作者之死”的觀點,一言以蔽之,是終結作者對文本意義理解的專斷性權威,主張文本的意義并不是在文本創(chuàng)造之初由其作者決定的。
-
約翰·勒卡雷:我從來沒覺得自己太過用力
【編者按】 約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原名大衛(wèi)·康威爾(David Cornwell),1931年生于英國。
關鍵詞:  約翰·勒卡雷2019-07-31